首頁>育兒>

培養孩子說話負責的能力,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更多的是要糾正溝通方式,讓孩子明白。使性子、說氣話,並不能達到他的目的。

全家人約好這個週末去公園玩。快到週末的時候,兒子因為一件小事生氣了,說:“我不想去了,你們倆自己去好了。”到了週末,他卻開始為外出做各種準備。我問他,“你不是說不去嗎?”“誰說我不去了,我要去!”他說,兒子愛使小性子不是一天兩天了,家長該如何應對呢?對於孩子愛使小性子,父母都會以為是因為他們的個性。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但是面對這樣的行為習慣,家長一旦處理不當,會誤導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我知道當我兒子說他不想去的時候,他只是想讓他的父母知道他不快樂。但是,還有沒有用更好的溝通方式來表達不滿呢?當然,這個時候,為了糾正孩子的行動,父母絕對不能寬恕。從7歲到14歲,這是兒童自我意識形成的時候‘,你要讓他明白只有“糖塊”或者沒有“糖塊”。

如果孩子用使性子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母親就不能像孩子那樣立刻“使性子”,“好,你不去算了。”用溫柔的聲音問孩子,“你確定了,是嗎?”如果這時孩子道歉並說,“啊,媽媽,對不起,不是這樣的”那麼這時孩子是可以被原諒的,這僅限於孩子立刻道歉的情況。

如果孩子繼續喜怒無常,他不高興地說:“對,我就不去。”這表明孩子認為父母在他的掌控之內。在這種情況下,有些母親甚至會哄孩子,給孩子提好處。其實,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讓孩子明白“耍脾氣沒有用”。大人應該冷靜地對孩子說:“那你一個人待在家裡吧!”然後堅決不帶孩子出去,做到這一點,孩子們自然會在意自己的言行,以後慢慢會改掉亂髮脾氣使小性子的壞習慣。

然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到這種痛苦的經歷——而不是對孩子體罰的意思,讓孩子意識到只有他自己沒有去的失落感,讓孩子知道亂髮脾氣。就會有所失,家長只需要讓孩子明白,他自己說的話讓他失去了和大家一起出去的機會,也就是失去了“糖果”。如果只一次經歷能讓孩子改變,那麼真正的教育方式就不會那麼簡單了。但當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時,媽媽只需隨便說一句:“好吧,沒關係。”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事情不妙,這樣即使媽媽不會催促和引導,孩子也會主動反思。有時,孩子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為什麼會發脾氣。事實上,即便我們成年人,有時候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但是,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他會錯誤地認為“就是發了脾氣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14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學生家長 和淘氣包一起學習自我保護,讓孩子們度過一個安全的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