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詞:目光如炬。當你對視著這個小生靈的時候,他的眼神光亮到,幾乎可以讓人忘記他的五官。這是精氣飽滿,心神保護得很好的表現,卻是成人很難再擁有的狀態。
話說早些年的某個階段,我本人也有嚴重的“神散”。換言說,也就是“心神”跑到外邊去了。倘若處在一個小人群裡,比起自己,會更在乎別人看我的目光,也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導致肢體語言非常彆扭。事實上,抑鬱症也是程度嚴重的某種“神散”。抑鬱失眠患者,有時可以清晰聽到隔壁鄰居家水管的流動聲,衝馬桶聲,導致夜夜不能眠。外在處境過於容易牽動一個人,是場不穩的表現。
提到養神,我本人其實也還在實踐期,經驗還不很豐富,寥寥幾點跟大家分享。
起初可以試試靜坐,哪怕不是正式的冥想,哪怕只是一個人躺著,什麼都不做,只是靜靜關注關注自己的呼吸,身體,或者思維,都很好。保證有一個關注自己,和自己待著的時間。
如果覺得很難,依託於物,瑜伽,站樁,寫字,烘培,畫畫,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著力點去專注,也不錯。
然後在也許很長,也許挺短的時間之後,我們與外境交往的時候,可以慢慢地,把向外的那個關注力收回來,關注自己的感受:此刻我是否開心,愉悅,舒服?或者是難受,彆扭,痛苦?
真正面對自己的感受,無論喜怒,都不壓制,讓它作為一種能量從身體流過,透過身體發洩。如此一來,我們會慢慢變得不懼怕,也足以勇敢到面對真正的自己,才得以進入下一步。
然而,因為身心一體。一些人無論怎麼靜修,都無法真正靜下來,焦躁得不行,那就得回到身體的調理上。規律休息,調整飲食,根據季節和自身特點,針對性地調理身體。
然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很多時候,都是病了才去醫治,在病之前幾乎感知不到身體的早症,身體的地位被放得很低。但是這長達一生,身體才是我們相伴最久的愛人,是我們最需要去愛的。
我常常在微博裡寫到一個詞:信心。之前有姑娘問,如何擁有信心。自我感覺,信心不是思維上的信,而是在身心靈和諧之時,自發的一種感受。
不是擁有了什麼才有自信,而是知道哪怕什麼都沒有,還是對生命充滿信念,這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