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2歲半的孩子不愛講話

前兩天,到樓下閒逛看見鄰居大姨帶著小孫女也在樓下晒太陽,於是就湊上前去逗逗可愛的小孩。不過他家孩子比較靦腆,看見我就往奶奶身後躲。我逗她玩:“小朋友幾歲了啊?出來和奶奶幹什麼呀?”問了幾下小朋友也沒說,她奶奶就回答了:“我家寶寶有點內向,很少說話,不過現在她剛2歲半,以後大一點就好了。”

後來我在聊天中得知,因為工作關係,孩子的父母經常出差,孩子就放在奶奶家帶,因為才2歲半,所以還沒去上幼兒園。孩子奶奶覺得小孩子總在家看電視對眼睛不好,所以想給孩子帶出來多走走,多和小朋友玩玩,但是孩子在家在外面都不愛講話。

我隱晦的建議最好多陪孩子說話,少讓孩子看電視打發時間,一定要去檢查一下。孩子奶奶說正要準備去醫院檢查這個問題,不過也許是因為孩子還小,所以不愛講話。我聽了之後,既然說準備去醫院,就放心了許多。不過孩子不講話這個問題,真就是大點就會講了嗎?

02 小朋友為什麼不講話?

由於父母長期出差,減少了與孩子直接溝通交流的機會,只好採取爺爺奶奶隔代撫養的方式。而中國的爺爺奶奶通常比較溺愛孩子,忽視培養,認為孩子吃胖了就好。至於其他時候,只要孩子看電視就可以安靜下來,而且孩子喜歡看電視,電視裡也有人講話。那就想當然認為孩子可以從電視節目中“學習到”說話,結果孩子實際上越來越不會說話。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看電視會減少成人與孩子交流,也減少孩子練習發音與對話的機會。西雅圖兒童健康行為和發展中心研究小組在2年時間裡,選取329名2個月至4歲大嬰幼兒,每月隨機數天給他們佩戴微型數碼錄音機,錄下他們全天聽到和說出的單詞。一般錄音時間為每天12至16個小時。統計結果顯示,家裡電視每多開一小時,嬰幼兒從成人那裡平均少聽到770個單詞,即減少7%。

不僅僅是電視,早教機、平板裝置、電腦也一樣,孩子只有和真正的人互相交流才能鍛鍊語言功能。

還有部分孩子是由於疾病和自閉症引起的語言功能發育緩慢,前者可以通過醫療診斷髮現,自閉症則需要進行細心觀察。

自閉症兒童對正常孩子感興趣的遊戲、玩具常常不感興趣,但是卻對非玩具性的物品非常感興趣,如一個易拉罐、一個鈕釦等。孩子半歲的時候還不會笑,1週歲時候叫他名字他也沒有反應,可以考慮檢查一下。

03 寶寶不會說話,再大點就會了?

真的像孩子奶奶說的,寶寶現在2歲半,再大點就會說了嗎?這其實是個誤區。

大多數孩子學會說話的時間大約在2歲之前。一般的孩子在4-6個月時候就會模仿說爸爸媽媽(實際上他們並不理解這兩個詞的意義)的發音,只是因為這兩個音容易發出;10個月左右孩子會逐漸聽懂一些語言,也會理解到大人叫他的名字。10-12個月的時候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所以2歲半的孩子應該很容易就能和大人說話了,雖然有些話還不是那麼語句嚴謹。

孩子實際上任何時候都可以練習語言,如果孩子2歲半不說話也不去幹預,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可能得到的結果是孩子長大了“還不會“這個結果。

而且孩子錯過了語言訓練的關鍵期還可能造成各種不良的附加結果。孩子不說話會影響到大腦語言區與優勢半球的發育,語言表達混亂的人難以融入社會群體,容易導致孩子性格逐漸出現自閉。

對著孩子多說。想要學會說,首先自然要多聽。家長要有足夠多的時間對著孩子多說話,可以教孩子認識一些物品,這樣可以從有具體形象的簡單名詞學起,孩子會更加容易理解。不過不建議多國語言或者多種方言混在一起和孩子聊天,極易造成孩子無法理解語言,反而更難開口說話。鼓勵孩子多說多練。在平時的溝通交流中多提出一些疑問,讓孩子來進行回答,促使孩子進行語言練習,即使是孩子說話不是很順暢,也要給予鼓勵。可以等孩子說完了之後,家長採用更規範的語法給孩子重複一遍,孩子就會逐漸理解了。比如指導孩子觀察足球,孩子只能回答:“這是一個球。”家長可以嘗試從形狀、顏色和用途等角度進行描述:“這是一個球,叫足球。”“它是圓形的,上面有黑色和白色。”“我們平時玩足球只能用腳踢。”可以不斷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所以,孩子不講話絕不是長大點自己就會了,家長要樹立正確觀念,抓住孩子語言訓練的關鍵期,才能讓孩子真正得到發展。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有了這套繪本,讓孩子了解醫生,不怕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