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幾天鄭爽的瓜吃得有點撐,目前各大官媒已紛紛出來表明立場:堅決反對“代孕”行為。今天寫這篇文章,不想吃瓜,只是源於昨晚自己一個腦洞大開的思考:代孕生出來的孩子還是自己的孩子嗎?

從精子和卵子的物理性角度來說,肯定是自己的孩子,但真的嗎?

讀一讀這本名為《人格——一生一劇本》(朱建軍/著,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書,可能你會得出不一樣的答案。

這本書是一本心理學領域的讀物。作者朱建軍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開創了意向對話心理療法,這個心理療法更多探究的是人的“潛意識”和“前意識”。

意象對話心理療法創始人朱建軍教授

書的封面上有很醒目的一句全書中心語,是:“當心理學家談命運時,他們在談些什麼?”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那麼從心理學家的角度來看,個體的命運到底跟什麼有關呢?

答案是:人格。

全書一共分為9章,拋開“結語”,其餘章節都在談論“人格”,包括不同生長階段對人格的影響因素,人格的發展,以及人格的分類。

其中最重新整理我認知的,是 《胎內生活》這一章。這一章的核心觀點就是:人從受精卵開始在早期胚胎階段就有意識是可能的,而這個意識是好或壞(其實好壞的說法不準確,但為了更便於大家理解,我選擇了這種二元對立的表達),跟母親所提供的胎內環境有密切關係。

母親所提供的胎內環境到底是如何影響子宮內胎兒的呢?自然離不開心理和生理狀態,而心理狀態又影響著生理狀態。

書中說:母親的情緒會影響到她的內分泌,從而使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不同。比如,母親的憤怒會激發甲腎上腺素的分泌,透過臍帶,這些富含甲腎上腺素的血液流經胎兒,給胎兒帶去和母親一樣的感受,雖然胎兒並不知道這種感受叫“憤怒”,但TA依然能夠體驗到。

此外,子宮的溫度、母親的語音語調、母親的行為等,都是構成胎兒胎內環境的因素。

基於前面說過的,理論上從受精卵到早期胚胎階段,胎兒就是有意識的,那麼可以認定,母親子宮內的體驗會一直留在孩子的記憶裡,從而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那麼說到這裡,回到開篇的問題上,你還認為代孕生出來的孩子百分百是自己的孩子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孕母參與了孩子最重要階段的人格建造。

書中所說的人格,有很多種。但塑造人格的原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種子”,在胎兒期只有兩種:天堂原型和地獄原型,也就是我們說的“好”和“壞”。

顧名思義,天堂原型是美好的、幸福的體驗;地獄原型是冰冷的、痛苦的體驗。那如果以上理論成立,是由誰來激發胎兒的人格原型的呢?當然是孕母。孕母在孕期的心理水平會對孩子的人格產生巨大影響。

當然,孩子的養育過程對於最終的顯性人格有巨大影響,可是要知道,很多有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的人,起作用的都是他們的隱形人格。而隱形人格就是先天遺傳和孕期影響綜合作用的結果。

最後,希望這本書可以為大家孕育及教育孩子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0-6歲孩子到底是自己帶好,還是老人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