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爸媽會以“寶寶說話了沒有”當作孩子發育的指標,似乎會說話的寶寶就朝成長又邁進了一步。
《爸爸4》中頻頻爆金句的萌娃崔雅涵被很多媽媽實力圈粉,也有很多媽媽想讓自己的孩子跟崔雅涵一樣伶俐乖巧,高情商。
在節目中,她能準確細膩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和需求,給一個話題能張口就來、自編自唱。
這過人的語言天賦、超高情商、萌化的外表,簡直是高顏值+高情商+可愛萌+段子手的合體啊!
人家的語言能力咋就這麼好捏?這篇文章是想跟各位家長分享一個資深早教專家讓寶寶口齒伶俐的4大法寶。
在語言敏感期到來之前,也就是0歲到1歲半期間,是寶寶十分關鍵的語言儲備期。應該說:沒有這段時間的充足儲備,寶寶語言敏感期的學習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寶寶從一出生就帶有他們自己的“語言”,哭就是他們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放下身段耐心理解寶寶想說什麼,只有真正的理解了寶寶的訴求,才能讓他們更加積極表達,這樣語言能力也能快速展現。
其次就是能正確的與寶寶對話,什麼是正確呢?當然要有正確的方法,當我們跟寶寶說完話後一定要等寶寶迴應,寶寶給了迴應以後,家長再開始說話,如此迴圈往復,寶寶就會明白:“對話的基本規則是交替說話”,而媽媽、爸爸或其他家人也會逐漸掌握與寶寶順利交流的基本方式。
最後就是利用音樂的神奇力量,音樂可以透過節奏、歌聲和音調讓父母與寶寶建立情感連線,從而引導寶寶的大腦接受新知識、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有研究表明,大腦中語言和音樂中樞是獨立的相鄰的,而且是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發展的,所以科學家們相信聽音樂能刺激語言能力的發展。
應該說,家長的語言就是寶寶最好的音樂,給寶寶唱歌或者說歌謠,就是用一種親切的方法教他們聽和說。
其實生活裡到處都是培養語言能力的機會,寶媽們可以大膽的去探索,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寶寶的。
不要以為寶寶不會聽、聽不懂,其實他們什麼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