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英老師,也是一位寶媽。
學習七年初等教育專業,精通兒童心理學,對小朋友喜愛有加,讓我在9年的小學生看護班主任及幼師工作中,獲得孩子的喜愛和家長的好評。
女兒現在讀小學一年級,是我親自帶大的。她自信、獨立、樂於助人、熱愛勞動,喜歡閱讀,表達能力強,是全家人的驕傲。
看到“分享”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麼呢?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或家人分享好吃的、好玩的?
這些都沒錯,但還可以更全面。
今天咱們來聊一聊。
首先,孩子天生是自私的,分享是靠後天訓練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理解並允許孩子暫時“不分享”。
請不要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被認為自私的孩子,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會有反作用。極端一點的事例可能是,孩子長大後為證明自己不自私,只為別人而活,而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麼。
分享不僅是物質上的,還包括精神上的。
在“訓練”孩子分享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我們要採取不同的辦法。
一、0~4歲(這個時間段不絕對),是孩子自我意識構建的重要時期,需要分得清哪些東西是自己的,此時不宜強迫孩子分享,強迫會起到反作用。
1.我們可以做些示範活動,例如,自己吃香蕉時,可以分給孩子一半,讓他一起品嚐一下香蕉的香甜,並說:“寶貝,媽媽的香蕉分享給你,你也品嚐到了香蕉的香甜,媽媽很開心。”
2.小夥伴來家裡玩,可以和孩子商量,哪些玩具可以分給夥伴一起玩,那些他非常不願意分享的,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分享的過程。
例如,親子閱讀故事期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孩子還不會分享所讀的內容,我們可以給孩子示範一下如何複述故事。
第一步先說什麼,第二步說什麼,重點把什麼說清楚,最後怎麼總結。結合實際故事,給到具體每一步的講解。此時孩子要做的就是聽、看、瞭解。
第二天再讀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跟你學,你說一步他跟著說一步,直到故事結束。這是初步的嘗試。
第三天,還是這個故事,讓他自己練習講一遍。要有耐心,有不到位的地方,幫助調整。
第四步,也是不能著急的一步,需要等孩子準備好了才能實施,就是他自己願意跟你或其他家人分享這個故事。
這一步只有當孩子自己的內心準備好了,他有十足的把握或意願,事情才恰到好處。在此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幫助訓練。
三、允許孩子有私人空間,私人物品有權決定分享與否。同時父母也需要孩子的尊重,不能讓孩子碰的東西也要跟孩子明確說明。
四、再大到青春期的孩子,可能你會覺得讓他分享點什麼特別難。此時孩子是不喜歡被控制的,需要被尊重,家長不能認為他是你的孩子,你做任何事就順理成章。
我們在與孩子交流時,要像朋友一樣對他感興趣,而不是審問;傾聽他所與你分享的,而不要評判。
我們要讓孩子感覺到有能力分享,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孩子就會有歸屬感;多給孩子留空間,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他會有自信;孩子分享了,要及時地鼓勵,鼓勵是雙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