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一個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是法國兒童教育學界共同認可的觀點。

看到圖中孩子的燦爛笑容,你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擁有這樣陽光的笑容,陽光的心態,迎接陽光的人生?

中國式的父母,最大的優點是事事以孩子為主,但最大的缺點也是事事以孩子為主。

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害怕他跌倒摔傷,害怕他被人欺負,害怕他自己的事情做不好的等等,害怕自家的孩子受到各種傷害。

這樣的愛護行為真的對孩子好嗎?

幼鷹出生後不久,就要在母鷹的幫助下獨自飛翔,幼鷹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飛行訓練,才能獲得母親口中的食物。

之後,為了幼鷹能飛得更高,母鷹把幼鷹帶到高處,然後把它們摔下去,有的幼鷹被活活摔死,但母鷹不會因此而停止訓練。

因為母鷹深知,不經過這樣的訓練,孩子就不能飛上高遠的藍天,也就無法生存。

所以,只有那些被母親推下懸崖,仍能勝利飛翔的幼鷹,才會進入下一步更為嚴峻的考驗。

它們那正在成長的翅膀,會被母鷹殘忍地折斷大部分骨骼,然後再次從高處推下,有很多幼鷹,這時將成為飛翔悲壯的祭品,但母鷹仍不會停止這種訓練。

因為,鷹的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強,折斷後不停地振翅,翅膀充血,不久便能痊癒,而痊癒後的翅膀則似神話中的鳳凰一樣死後重生,長得更加強健有力。

所以,能生存下來的鷹是經受住這一步步殘酷考驗的最終勝利者。

講幼鷹學飛的故事,不是說讓父母也學母鷹,那樣殘忍的訓練自己的孩子,而是學習這種真正為孩子的精神,不要把孩子養在溫室裡。

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更陽光呢?

首先,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絡,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裡。

我們總把孩子的依賴,當作是缺乏安全感,其實,是孩子還沒有學會獨處。

五歲的小男孩,總是跟在媽媽的後面當尾巴,一步都不離開,爸爸也帶不走,這隻能說明孩子,是整天和媽媽呆在一起,爸爸也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因為爸爸沒有陪伴他。

孩子獲得的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便他看不見媽媽,他心裡也會知道媽媽在哪裡。

其次,滿足孩子要有度,強調所得到的東西,懂得愛,懂得感恩

兒童精神病科醫生托馬斯博士告訴我們,“只有當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即能獲得某種東西並不取決於他的慾望,而是取決於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內心的充實快樂。”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大多的父母,總是在孩子需要的第一時間,去滿足孩子的願望。

這樣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需要很容易滿足,那麼他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習慣性意識裡就會覺得,父母會滿足我的一切要求。

如果,有一天,你無法滿足了,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相信大多的父母都會會想到。

現在,說話晚的孩子有很多,訓練老師就會告訴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延遲孩子的要求滿足,讓孩子學著張口說出自己的要求,這樣才能讓孩子慢慢的張口說話,

否則,孩子一伸手,媽媽立即就滿足,時間長了,孩子就懶得說了,因為不說也可以得到滿足,何樂而不為呢。

從而,會養成孩子的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

正確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渴了,可以讓他說出來,等上幾分鐘。

不要屈從於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會更有助於他獲得精神的平靜。

專家說,對於孩子的各種需要,大人需要去“迴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的現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將來生活中的挫折。

再者,批評,對事不對人,讓孩子敞開心扉。

如果,孩子弄壞了暖水瓶,你會怎麼對他說?

“幹什麼呢,你太淘氣了?這個是你能動的嗎?”

你的一句話,直接為孩子定了性,會讓他很沮喪,打擊了他作為好孩子的自信心,也許他只是不想麻煩媽媽呢。

正確的應該這樣說:“寶貝你看,如果你去碰了,現在沒能力做的事情,就會發生這樣的糟糕事情。”

明確告訴了孩子,他的錯誤在於他“動了不該動的東西”,並沒否定孩子的人品,是個淘氣的孩子。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這樣,才會讓孩子更相信父母,是懂得自己的,從而更願意向父母敞開心扉。

最後,放手讓他做。

有時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僅僅因為“他沒做過”,如果事情不是危險的,就放手讓孩子嘗試。

不要說的話:“你不行,這事你做不了!”讓孩子“嘗新”。

不要過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決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這件事,也許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讓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

父母要學會放手,你不能替孩子做一輩子 ,他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會走出你的視線,只有試著放手,才能讓孩子更快地適應這個社會,像雄鷹一樣飛得更高。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因為你的一個轉身,一個幸福的家庭可以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