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維駕馭工具,用藝術統整知識。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咖啡老師,今天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日本著名教育家鳥居昭美出的一本書《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 中的一些觀點,裡面我提煉了書中的很多的例項,現在總結一點:大多數的媽媽在不斷重複錯誤的過程中,在不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對孩子的探索性藝術活動進行了過多的干涉,還有很多媽媽在孤獨地撫養、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也不得不在缺少遊戲夥伴的環境下成長是十分令人擔心的。
分享書中的鳥居昭美的一些擔憂,看看我們自己是否也有這方面的問題呢:
1.你是否有在聽孩子的畫面?
2.你還在糾結孩子的畫“像不像”?
3.你是否討厭孩子因為畫畫把自己弄得很髒?
4.你是否有和孩子一起做快樂的體驗,並讓他自由地畫下來?
我相信很多家長是都很難做到這些,但我想說的卻是:不要把這本書當做必須遵循的聖經,也不要當成有毒的雞湯。如果一本書就能決定你的教育觀點和教育方式,你只需要瞭解,這一本書中提到的問題我們不要觸及就可以,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的正確和錯誤的,重要的是自己對教育的認識。
現在有的孩子小學一年級就上“學而思”,有的孩子所有的課外時間都在戶外玩耍。現在,誰也無法準確地判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待課外輔導態度,誰對誰錯。對於父母,決定孩子未來成就的,不是你現在的某一個決定,而是你的教育理念、教育觀點,你的世界觀、自身修養,這些是否隨著孩子的成長在持續更新。
對於美術學習,我的觀點是,6歲以前,這個時期,可以遵循書中的方法。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與傾聽,不要給孩子制定“成人”的繪畫標準、一定要杜絕禁錮孩子觀察與思考的“簡筆畫”學習。
6-7歲是一個過渡期,這時,如果能找到好的機構、好的老師進行美術學習,對孩子的能力發展和習慣養成是有很大幫助的。7歲以後尤其這樣。特別是美術課堂營造的氛圍、孩子透過專業指導畫出的作品,對孩子的審美培養有很大的幫助,這是沒有經過美術專業學習的家長無法做到的。
如何選擇美術班?對於不懂“美術”的家長,可以多和老師聊“教育”,僅會畫的很炫,畫的很像很精緻的課效作品卻不懂孩子的機構,不要考慮。孩子處於幼兒期,老師的耐心和愛心,比美術專業重要。學齡後的孩子,老師的專業就比較重要了,除此基礎上還需要看老師的綜合素養,因為學齡後的孩子模仿能力超強,一旦老師只是用最簡單的辦法讓學生臨摹和複製,那我們對於孩子美育的教學方法又回到了起點,但對於不懂“美育”的老師,這個方法最簡單易行,還是這樣一句話,重點還是在於家長對於教育的理解和認知,才能影響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