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本書為什麼受到廣大父母的認可和喜歡呢?新手爸媽又可以從這本書裡得到哪些實用的育兒知識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吧。
關於作者先介紹一下作者——丹尼爾·西格爾。他是洛杉磯加州大學醫學院的精神醫學臨床教授。創辦洛杉磯加州大學“正念覺察研究中心”(Mindful Awareness Research Center)和“文化大腦發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Culture, Brain, and Development)。他有多本著作,比如《人際關係與大腦的奧秘》,《第七感》等等。
這本書是他最出名的一本,基於腦科學的研究,給父母提供了12條全腦養育建議。
生存時刻 VS. 發展時刻我很喜歡這本書的開篇,我說幾條,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自己也親身體驗過呢?
給孩子買了雙新鞋,囑咐他要愛惜,結果出去一圈,回來全是泥,可能是去學了小豬佩奇?
給孩子買了洗衣服,吃頓飯的功夫,外套上糊的全是花生醬啊
二胎家庭,兩娃時不時吵架,打架,還總是互相指責,“是他先動手的!”
從天亮就開始盼天黑,想著天黑趕緊把小祖宗哄睡,好享受自己的清淨時間。
我們總是困在育兒的圍城裡,覺得應付孩子的種種突發狀況和突如其來的種種情緒就已經讓我們心力交瘁,又哪裡來的時間來教育孩子,讓他們得到發展呢?
丹尼爾教授就說,其實這些讓我們覺得倍感棘手的“生存時刻”正是寶貴的教育時刻,而這本書,就是教我們如何將這些“生存時刻”轉變為“發展時刻”。
聯結左右腦在書中,丹尼爾教授基於腦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的大腦不僅分左右腦,還分上下腦。
左右腦比較好理解。我們都知道人類的左腦是邏輯的,求實的,線性的,語言的,而右腦更直觀和感性,它是全面的,非語言的,它更直接的受到身體和大腦底端區域的影響。而在兒童成長中,尤其是3歲以前,右腦佔據主導地位。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注意幫助孩子學會整合他的左右腦。
丹尼爾博士在書中提到的第一教養法則【 聆聽與關注 】和第二法則 【經歷分享】都是建立在整合左右腦,幫助孩子調節情緒的基礎上。
我們今天先說這兩條法則。
第一條法則 聆聽與關注他說當孩子難過時,我們不要急著講道理,處在情緒中的孩子他也聽不進去道理。我們首先應該先進行情感聯結,比如孩子問你,你不愛我了,你只愛弟弟,相比於直接回,你在胡說些什麼呀,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把他拉到身邊,擁抱他,用安慰的聲調問他“媽媽有時候關注弟弟多一點你覺得很難受對不對?你知道的,我一樣愛你的,你對我是獨一無二的。。。。”
當孩子煩躁的時候,邏輯往往不起作用,我們要先回應他右腦的情感需求,讓他感受到“我是被理解的”。用聆聽和關注的方式來做情感聯結。
第二條法則 經歷分享:安撫情緒經歷分享我們可以理解成複述故事,比如孩子騎車摔倒了,我們就可以引導他去複述摔倒的這個過程,在複述的過程中,其實就是聯結左右腦的過程。
媽媽:兒子,你還記得你摔倒的時候發生了什麼嗎?
兒子:過馬路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下水道的柵欄。
媽媽:那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呢?
兒子:車輪被卡住了,腳踏車翻了,把我壓住了。
媽媽:哦,那太可怕了,是不是?
兒子:是的,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好了,我躺在那裡,動不了。
媽媽:你一定嚇壞了吧,接下來發生什麼你還記得嗎?
在談話中,父母主要起的是推動作用,引導孩子去回憶事件中的細節和感受。
為了讓故事複述得合乎情理,左腦要負責用詞語和邏輯把事件整理好,右腦處理身體感覺,原始情緒和個人記憶。左右腦一起工作就會讓孩子們平靜下來,治癒孩子們的痛苦經歷。
所以 記日記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當我們教孩子們用文字來表達那些恐怖或者痛苦的經歷,它們往往就變得不那麼恐怖了,幫助孩子們說出他們的痛苦和恐懼,就是在幫助他們撫平這些負面情緒。
參考:
1.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丹尼爾·席格
2.《全腦教養法:拓展兒童思維的12項革命性策略》【美】丹尼爾·西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