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但是剛來的時候都是一張白紙,因為對這個世界,他是陌生的。

他只有透過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感悟,用雙手去觸控,用雙腳去丈量,才能真正更好更精準地感知這個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對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單純的說教是不起作用的。最好的方法是採取說教加行為引導的方式。

比如:孩子玩完了玩具,你想讓他放回到玩具箱裡,你直接說,寶寶把玩具放回去。 孩子無動於衷,不聽你的。 不是他不配合,而是他根本沒明白你說的是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說,寶寶,我們去商店買完糖,是不是要回家呀?玩具寶寶也要回家,這個紙箱就是他的家,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不然時間久了,他會想媽媽的。

這樣說,孩子會更好地理解。我們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一起把玩具送回紙箱。孩子剛開始也許還不明白太多道理,但是他會跟著我們一起做。一次,兩次,三次……時間久了就會養成良好的收納習慣,也更會理解父母的意思。

隨著一天天長大,不同門類,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玩具也逐漸增多。隨著不同玩具的增多,新的問題又來了。孩子想玩什麼玩什麼,玩完了,就一股腦兒的都放在玩具箱裡。等下次玩的時候,也許眾多玩具都摟抱在一起了,小汽車的腿壓著小洋人的手,小洋人的頭髮纏繞了小猴子的腰。

這種情況,如果家裡有條件的,可以為孩子專門做個多功能玩具櫥櫃,方便孩子分門別類放玩具;沒條件的,可以多準備幾個紙箱子。

面對孩子的不同玩具,我們要這樣說,玩完了?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咱們分開送:把紙片的送到一起,把毛絨的送到一起,把有軲轆的送到一起,把小動物送到一起,把小人兒送到一起。

不知不覺的收納遊戲中,讓孩子學會了分門別類的整理收納東西,同時也收穫了好習慣。

孩子的世界簡單、清澈、沒有雜質。同時也缺少判斷力和執行力,這就需要父母時時提醒,處處引導。

年幼的孩子因為語言系統還不發達,對父母單純的說教,還不能完全理解。就會給年輕沒經驗的父母造成錯覺:這孩子怎麼不聽話?我說什麼都當耳旁風。

是的,他當耳旁風,不是不聽話,而是他對你的話,還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對年幼的孩子要多用行為去引導,多和他一起去做。

好的行為重複多次就會養成好習慣!好習慣就會讓孩子收穫一生的幸福!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週末怎麼玩|五本國風繪本從歷史禮儀到自然人文,讓成長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