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現象:想在孩子玩的時候順便教他們一些新技能,可是孩子不是不耐煩就是對玩具失去興趣。這時我們不禁感嘆,讓他們邊玩邊學點兒新技能,怎麼就這麼難呢?
其實,我們這不叫教孩子玩兒,這叫指導孩子。當我們參與不到他們玩的過程當中,他玩兒性就下來了,你在教他學新技能,壓力也就上來了,他就越來越不願意聽你指揮。所以我們會發現在生活當中,我越想教孩子,孩子就越不聽。
其實,想讓孩子邊玩邊學是有竅門的:
第一,觀察孩子目前怎麼玩
如果你希望他後面能跟你學習的話,那麼現在不要打擾他的玩心,先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能力範圍。
第二步模仿他們,拉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
這一步呢就是讓“玩兒”跟“學”的過渡期拉近一些。模仿他的動作而不是指導他。他們怎麼玩,我們就怎麼玩,這樣就可以拉近距離。寶寶就會覺得,誒你跟我在一個頻道上耶!誒,你今天沒有指揮我呀,太棒了!那這樣就容易產生共鳴。
第三步,加入新的元素
我們不是一直模仿,一直模仿,我們要在他玩兒得盡興的時候加入點新的元素,但這個新元素就是他之前沒有想過的,沒有做過的,她不知道的。但不是太難了,要在他的理解範圍之內。假如孩子在擺積木,我先安靜地觀察他,跟著他一起搭高。他玩的開心的時候呢,我們就要開始變新花樣了。
比如,他正在搭積木,玩得開心的時候,我們搭一個小房子:(誒,一座小房子了)我們一個示範,孩子馬上就感覺了,就會開始模仿,這樣我們就在無形當中讓他學到了新技能,並且在玩的過程當中也沒有壓力,他會覺得這不是你教他的知識,而是他自然而然學到了知識。
再舉個例子,比如寶寶在玩拼接的遊戲,但是呢他敲打一會兒可能就要跑開了,我們這個時候就要抓緊時間跟他一起玩,然後他們就會覺得媽媽現在怎麼跟往常不一樣?沒有指導我,沒有在教我。然後他就會停下來看著我們,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成功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們就可以抓緊時間加入新的元素,這樣孩子就變成了主動學習,而不是我們把他拽過來,強行的硬塞給他。
陶行知先生說過,只有我們必須變成了小孩子,才能配做小孩子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