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死亡繪本是不能隨便讀的。

如果說一般的繪本是孩子人格的“保健品”的話,

那麼關於死亡的繪本就是孩子心理上的“疫苗”

保健品都可以嘗一嘗,但疫苗不能隨便打。

如果你頭腦發熱,一拍大腿覺得XX專家說了,需要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於是拿來一本別人推薦的繪本就給孩子讀。

不但可能不會讓孩子變更好,反倒會直接傷害到孩子。

拿我女兒舉例,我花了12個月的準備期才敢跟女兒一起讀“死亡繪本”。

一、閱讀死亡繪本需要準備期——面對死亡

讀個書還需要準備期?

準備什麼?

準備面對死亡。

“死亡”,這個連大人很多都想不明白的概念,如果忽然讓孩子全面認真的面對,大機率嚇到孩子的。

女兒三歲的時候,她很迷恐龍。

當有一天,她從媽媽口中得知電視裡可愛的小恐龍們早已“滅絕、死亡”,再也不可能看到它們的時候,她趴在我的懷裡失聲痛哭,情緒久久不能平復。

她本以為,只要她願意,還能在動物園裡見到恐龍。就算不能見到,她也以為它們一直還活著。

這讓我意識到,要開始教她如何面對死亡了。

在那段時間裡,無論是上學的路上,吃飯的時候,還是睡覺之前,我都經常跟她聊天“死亡”的問題。

她很感興趣。總有很多問題要問。

最集中的問題就是:“死了還能活過來嗎?”

這是她再三想要確認的事情。

5歲前的孩子往往很難接受死去的人或動物將無法再回來。

這需要你給孩子再三確認,再三講解。

不要嫌煩。

你以為已經講過很多遍了,但是孩子關注的重點並不是道理本身

她的每一次確認都是在自我修復面對“失去”的悲傷。

這在心理學裡叫做「心理脫敏」,讓悲傷漸漸淡化。

所以一天要多聊。

等孩子能每次都可以毫不猶豫的說出“死亡”這個詞和概念的時候,準備期才算平穩度過

二、和孩子一起讀繪本研究死亡——接納死亡

理解這個概念接納這個概念是兩回事。

就像大人都知道“死亡”是怎麼回事,

但是當至親去世時,還依然有很多人悲痛欲絕難以自拔是一個道理。

很多人其實只是理解了這個概念,但沒有接納。

孩子更是如此。

什麼叫接納?

就是在認知上承認:死亡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悲傷也很正常。

第一步:接納死亡的恐懼

第二步:接納死亡的悲傷

就算是對成年人,這也是非常難,也非常深的道理。

所以,我和女兒買了很多繪本,一起研究死亡是什麼。

我們一起看的第一本書,就是《死亡是怎麼回事》

這本書很難得的一點:它客觀的講述了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怎麼看待死亡,有哪些風俗。

當你用“上帝視角”去看很多人類的苦難時,你就會發現,這些苦難都很渺小。

這是我讀完這個繪本的第一感覺。

我和女兒讀的另一本,就是《爺爺變成了幽靈》。

這本書在情緒上照顧到了孩子無法接受“人死不能復生”的情感事實。

用幽靈的概念讓外公“回到”孩子身邊。

“爸爸,你讀完這個繪本我都要哭了。”這是女兒讀完這個繪本的第一句話。

接納死亡這件事,雖然道理很深,但操作起來很簡單。

多聽、多讀、多看就好了。

在我看來,更難的,反倒是讀完繪本之後與孩子的溝通。

三、事後溝通——消化死亡

就像激烈運動後的“整理運動”一樣。

讓孩子有效的接受“死亡”的概念,是一件非常費腦細胞的事情。

孩子需要時間消化,不是讀完繪本,死亡教育就結束了。

消化什麼?

消化概念,消化感受。

但人心隔肚皮,更何況是話還說不清的小朋友。怎麼才能精確的評估到孩子的情緒有沒有平復?概念是否真的理解對了呢?

方法很簡單,也很難

——靠聊天,漫長的、有技巧的聊天

說簡單,是因為你只要動動嘴皮子就好了;

說它難,是因為你要經常動嘴皮子,還要很有技巧。

因為說不清什麼時候,當你從新聊起死亡,就又會讓孩子更加傷心難過,造成“二次傷害”。

跟孩子可以聊什麼呢?

1、拓寬的聊

比如對死亡的名詞的拓寬——說別人死了,可以用什麼詞彙替代?

比如回憶繪本中的知識——複習死亡是怎麼回事。

這樣聊可以不斷複習,加深孩子的印象,讓孩子對死亡的正確概念加深記憶。

2、深度的聊

這個要謹慎些。

當你有自信孩子已經可以接受死亡的概念後,你可以嘗試讓孩子慢慢體驗她的摯愛和親人去世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這種場景假設式的聊天是一劑“加強型”預防針。

讓孩子提前感知身邊的人也可能會忽然離去的事實。為的是保護孩子的內心,防止真有不幸發生,孩子難以接受,造成更大的心靈創傷。

下面是我與女兒在讀完繪本後再次深入暢談關於死亡問題的影片,希望可以對你有參考價值:

很多人會覺得孩子還小,聊死亡會不會“超綱”了。

這個概念是不對的。

當孩子已經對這個概念產生了認知,那麼就需要及時引導和修正。因為一旦在早期形成了偏離的認知,等長大了再想修正,就更難了。

發展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孩子在2.5-3歲左右就已經對死亡產生了認知。

這時候才是死亡教育(或者說是生命教育)的黃金時刻。

教育有點像經商。

講究時機。

如果時機錯了,方法再好可能都收效甚微。如果時機對了,教育起來就會顯得很輕鬆。

8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省錢媽媽的待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