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她家十歲的小侄子時,朋友表現出一臉的無奈,她說覺得小侄子好可憐。
朋友的嫂子對兒子的期望很高,不但嚴抓孩子的學習成績,還給孩子報了英語、奧數、程式設計、小提琴、四個補習興趣班。因此孩子的學習任務很繁重,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早幾天孩子還為學習太繁重,不能出去玩而鬧情緒呢。
家裡人都覺得朋友的嫂子對孩子太嚴厲了,可她的嫂子卻認為,現在正是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段,一定要好好學習,用來玩樂那是浪費光陰。
可能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有的父母甚至還會認為經常讓孩子去玩,會讓孩子養成了貪玩的壞習慣,孩子就不會再認真學習,就會一門心思的想著去玩。
因此,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下一個又一個的補習興趣班,目的是為了孩子沒有出去玩的時間和機會。孩子因此苦不堪言。
那麼,不讓孩子去玩,孩子就真的會認真學習嗎?
1.沒有玩樂的時間,孩子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專家李群鋒更是表示:玩對孩子來說就像水和空氣一樣,必不可少。可見玩對孩子來說是何其重要。假如孩子的世界裡沒有玩樂,只有繁重的學習和做不完的作業,那對孩子來說無疑是相當痛苦的。
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出色,或是揣著現在不吃學習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的心理,便一門心思的想著讓孩子如何多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但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這樣的繁重學習孩子能不能夠承受?網上就經常看到有孩子因為學業重,補習班興趣班太多,連出去玩一下的時間都沒有而哭著離家出走的新聞。
每次有這種新聞出來的時候,都會有很多評論孩子不懂事的聲音。不是說孩子吃不了苦,就是說現在的孩子被寵壞了,動不動就離家出走,更有不少人會"勸孩子":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的。
可試想一下,如果大人一天大半時間都被逼在辦公室裡工作,連出去透透氣的時間都沒有,你煩不煩?崩不崩潰?
心理學家表示,很多孩子的厭學情緒就是因為學業負擔太重,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造成了壓力而形成的。
沒有玩樂的時間,只有學不完的功課,寫不完的作業,只會讓孩子對學習厭倦甚至是厭惡,從而生出逃避學習、害怕學習的心理?
2.玩得開心的孩子會更愛學習!馬來西亞有所很特別的小學,之所以說它特別,是因為這裡的孩子不像其他孩子一樣,要爸爸媽媽催著才肯去上學。這裡的孩子會跟自己的爸爸媽媽說:"如果不讓我去學校,小心我離家出走哦!"
這裡的孩子之所以沉迷學習無法自拔,得益於這所學校校長S.Sangga推行的"快樂教育計劃"。S.Sangga校長認為,比起枯燥傳統的教學方法,快樂的學習,快樂的活動才是學生們最需要的?
因此,S.Sangga校長大力推行自己的"快樂教育":
在學校教學樓的很多地方上都畫著有趣小遊戲的地面,讓學生們沒事就在上面蹦蹦跳跳,盡情釋放孩子的天性。
教學樓內還設有指定的閱讀角,以及專為孩子們配備的計算機,課餘時間這些電腦可以讓小朋友們一起探索和了解世界上的新事物。
校長還帶領孩子在學校附近空置的一塊空地上建立"祕密基地",每當孩子在課堂上覺得很無趣時,校長就會把孩子們帶到這塊空地上種花,種樹、養小動物,讓孩子一邊玩樂,一邊學習。
S.Sangga校長把孩子的"貪玩″和"好奇"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探索,有目的地玩。這裡的孩子們臉上永遠都洋溢著純真開心的笑容。
正如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所說的:成功教育的祕訣是尊重孩子和快樂教育!
3.玩樂對孩子學習的幫助!很多家長都會把孩子的貪玩當作是不愛學習的標誌,所以才會一味的壓制孩子,不想讓孩子出去玩。但是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讓孩子出去玩,能有助於孩子放鬆大腦、緩解精神上的壓力。
就好比我們工作了一天,如果能在下班後出去逛逛街、跳跳舞、或是去打一場足球后,那是不是覺得很舒爽,精神特別的放鬆。所以,不要總讓孩子去面對一大堆的書本和作業本子,孩子不是學習機器,他會累會煩會崩潰的。適當地讓孩子玩一玩,孩子才會更有學習的精力。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對於自己喜歡的事都會特別的熱衷,孩子也不例外,而孩子天性就愛玩。如果我們把孩子的這個愛好剝奪了,自然就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牴觸情緒,孩子就會因此而討厭學習,或者是故意和父母唱反調,不好好學習。
但如果我們像S.Sangga校長一樣,把孩子的"貪玩"和學習相結合起來,讓孩子有目的地去玩,在玩樂中學習,孩子自然就不會再覺得學習枯燥無味。自然就會愛上學習。
這樣既能滿足孩子想玩的慾望,又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並快樂地學習,而這樣的學習態度更能提高學習的品質。
4.如何讓孩子既能愉快地玩耍,又能快樂地學習?不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玩不但是孩子愛好,也是孩子的權利,父母一旦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就一定會引起孩子的反抗和憤怒的。朋友的小侄子因為不能出去玩,而在家裡大哭大鬧,還砸壞了東西。所以我們一定不能以學習為重或是作業多為藉口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如果功課和作業真的很多,我們可以減少孩子玩的時間,但不能完全不讓孩子出去玩的。
讓孩子勞逸結合
給孩子過量的學習,就很容易會讓孩子因為不堪重負而崩潰。所以,給孩子安排的學習量要在孩子能承受的範圍內,而且還應該要讓孩子勞逸結合。
S.Sangga校長會在孩子們上課覺得無趣疲憊的時候,把孩子帶到空地上玩耍。這樣能讓孩子緊繃的大腦得到放鬆,消除孩子的疲勞感。我們也可以在孩子學習感到疲勞的時候,讓孩子出去踢一會球或是去玩一下游戲,讓孩子的壓迫感和疲勞感在玩樂中得到消除,孩子才不易產生厭學情緒。
在玩樂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S.Sangga校長的學生就是在玩樂中,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校裡的計算機和電腦裡呈現出來的世界新事物,都會讓學生感到好奇,渴望能學習探索到更多的知識。
我們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在電腦上學習探索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或是在帶孩子去公園、兒童遊樂場裡玩耍的時候,跟孩子聊聊公園裡的雕像是什麼時代的人物,遊樂場裡的氣墊為什麼這麼耐蹦等。
在玩樂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既能讓孩子愉快地玩耍,又能讓孩子在玩耍中充滿好奇,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就會想要學習了解到更多的認識。這樣就算不用我們催促,孩子也會自覺地去學習。
只要引導好孩子,讓孩子有目的地玩耍,就不但能滿足孩子想玩的慾望,而且還能讓孩子在玩樂中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