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原生家庭第三類是酗酒型父母。
父母中至少一方酗酒,酒後打罵孩子或配偶。而配偶要麼袒護他,要麼害怕他。
在這種家庭裡,沒有人在乎孩子的感受。
曾經有個孩子,希望爸爸陪他玩一會兒,爸爸說,“我沒空。”
可他的爸爸天天有空把自己喝得爛醉如泥。
孩子去找媽媽,媽媽說,“別煩我,去找你的朋友玩吧。”
可是孩子沒有朋友。因為孩子要保守家人酗酒的秘密,不敢把朋友帶回家,所以他不能交朋友。孩子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自卑。
家庭中的酗酒者就像客廳裡的大象,外人都能看到它,只有這家人對它視而不見。他們沒有能力或者根本不願意驅逐這頭大象。
有的孩子為了贏得父母的愛,和父母成了酒友。因為只有當他陪著父母喝酒的時候,父母才會關注他。但不幸的是,他們會染上酒癮,長大後也會酗酒。
有的孩子雖然自己沒有成為酗酒者,但他們成年後總是喜歡找酗酒的伴侶。心理學家稱之為“強迫性重複”,透過重複過去的痛苦經歷,幻想一切可以變好。但這樣只會讓他們沉浸在痛苦裡,越陷越深。
唯一有效的辦法是驅逐客廳裡的大象。但一個弱小的孩子,沒有能力這麼做。那麼長大之後能做得到麼?
有個孩子,爸爸經常喝醉了打她和媽媽。終於,她長大了。一天回到家,她看到爸爸喝醉了又在打媽媽。她想保護媽媽,衝過去打了爸爸一拳。這時候媽媽卻過來打她,罵她:“你真是狼心狗肺,你怎麼可以打你爸爸?”孩子愣住了,為什麼她幫助媽媽,可媽媽卻要來責備她?
她的媽媽和爸爸是“共依存關係”。什麼是“共依存關係”呢?就是夫妻雙方,一方酗酒,而另一方不但不反對,還會庇護他的行為。他們會說:“他就是喜歡喝一點兒。”即使捱打也不會反抗。
這種共依存關係的夫妻,往往也來自酗酒或者虐待型的家庭。他們潛意識裡認為和一個酗酒的伴侶生活,是在拯救他,就像拯救自己的爸爸媽媽。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