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讀書,與老師溝通成為他們瞭解孩子表現的重要方式。家長群除了溝通交流之外,也成了一些家長吹捧老師的地方,遇到節日或重大活動,不乏有家長把從別處複製過來的讚美之詞,貼上到群裡誇老師一番,有的家長看別人也發了,自己也跟風讚美,這種流於形式的方式也給家長群賦予另外一個名字——誇誇群。
01
《奇葩說》中傅首爾談及自己的經歷,她進過吹捧老師的群,有的家長用散文詩的方式讚美老師:
啊!孩子用您的眼睛,看破了世界的迷霧,在您的肩膀上,觸碰到了日月星辰,老師您真的辛苦了!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兒(孩子)會是在哪裡?老師,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
讓人無以反駁了,難道因為只在乎老師,你家娃就要畢業了嗎?讚美得如此豐滿,其他老師該情何以堪?
她說千萬不能得罪家長,兒子小學一年級時,因為得罪了班上的一名家長,結果她一連六年時間都擔負起兒童節的化妝工作。
在兒子每年最快樂的這一天,小傢伙被化成《鬼吹燈》裡的紙紮小人,這是很不吉利的。
值得一提是,老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特別是疫情結束後,孩子困在幾個月走向學校,當兒子走進校門的那一刻,她並不想吹捧老師,她想給老師跪下來,想法就是這麼簡單,老師就是這麼偉大。
03
難道做父母就是卑微嗎?假如你看到父母為了自己而卑微,你一定會很難過,是由於自己不夠好,才讓他們那麼卑微。
父母並不一定是子女最佳的老師,但不能忽視榜樣的力量。你要記住,一個卑微的父母,是養不出一個強大和自信的孩子的。
很多父母想為子女付出更多,試圖讓小孩變得強大而自信,不受別人言語的影響,能夠變得更加獨立。
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母親和父親在兒童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
曾看國外一個影片,一位身材魁梧的爸爸,反對青春期的女兒穿熱褲出去,說教效果並不明顯。寶爸突發奇想,穿著一件新的短褲坐在兒女身邊:女兒,我們得談一談,你得把你的熱褲扔掉,否則我每天穿成這樣去學校門口接你。
見到爸爸大膽地穿著,兒子被逗得哈哈大笑,女兒從起初的拒絕,到後來不好意思,悄悄穿上短褲,爸爸還要堅持跟女兒比誰的短褲更短,讓拍影片的媽媽做“裁判”。
爸爸的“榜樣”教育方式立竿見影,因為他這樣做,是出於對未成年女兒的保護。
如果換成別的家長,可能會給女兒一個耳光,然後再來一頓訓斥,最後再把孩子的熱褲撕掉,女兒在掩面痛哭中接受現實。
由此可見,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沒錯,還要注意方式方法,以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輕鬆地接受父母的觀點。“寓教於樂”是父母教育的高階境界。
有位網友說,父母是她的榜樣,母親從小沒上過學,姥爺認為女兒上學沒用,父親上過幾天小學,識字不多。
他們結婚時,沒有任何像樣的傢俱,在村裡也是最窮的。他們一直在努力,無老人幫助,不僅養大了五個子女,除了老大外,其餘四個都上了大學,在大城市買房紮根。
父母透過努力也買了商鋪,靠房租有了收入,正常花銷沒有問題。他們還在不斷努力,父母對他們這些孩子,從未提過什麼要求,只要平安無事就好。父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深深地影響了五個孩子。
04
父母應該如何給孩子做好表率呢?
如果父母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會什麼樣,孩子0-6歲是重要的模仿期,父母一定要給予重視,過了這個階段,仍未教育好孩子,後面就會增加難度。父母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
1、協商互動
父母不要單向灌輸對錯觀念,而是要使提問的問題有啟發意義,遇事多商量,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如何去做。如果存在分歧,可家人一起溝通協商解決。
2、禮貌溝通
與家人、小朋友溝通時,有時會因為觀點與看法不同,出現爭吵,要禮貌溝通,不能說髒話。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遇事爭吵時,最好不要有孩子在場,儘量避開小孩,以免影響到他們。
3、共同成長
如果小孩正在專注於一件事時,如學習、玩玩具、思考、看電視等,父母儘可能不要打斷。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共同做一些事情,如手工、讀書、看電視等。不能一味地要求孩子成長,當小孩質疑大人不成長或不學習時,要虛心接受,共同成長不是單向的,而是一個雙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