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個給娃英語啟蒙的媽媽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磨耳朵”,大意就是不斷地在娃耳朵邊創造英語環境,包括但不限於放英語歌曲,英語有聲書,看英語影視等。

這事兒我也幹過,明顯可察的結果有兩個:

1、娃的英文聽力理解能力似乎並沒提升,也就是說,情節類的動畫片或者對話他還是聽不懂;

2、雖然聽不懂,但是他的辯音能力還行,集中體現在英文歌曲上。娃爹開車時放的歌曲比如《rain on me》《faded》《something just like this》,因為播放次數多,他基本都能跟著旋律復唱出來。

針對這兩個結果,英語啟蒙教育兩大經典書的作者,觀點稍有不同。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的作者安妮鮮花認為:磨英文耳朵的觀點不在於聽懂每一個單詞,而在於熟悉英語的韻律節奏,培養語感。……首先得讓孩子大腦中儲存足夠多的語音訊號,他們才能區分各種訊號的不同,所謂辯音能力就是這樣形成的

《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的作者蓋兆泉認為:(磨耳朵)這個說法極易產生誤導,有些家長把“磨耳朵”理解成不管懂不懂,先給孩子放著錄音,薰陶著。……不理解的輸入等同於噪音,是沒有什麼用的

對於蓋老師的英語啟蒙觀,我之前寫過一篇學習筆記:《被無數媽媽推崇的英語啟蒙書到底在講什麼?》。這本書的核心,是提出了“二語習得論”,而“可理解性輸入”則是這個理論的核心觀點,原則是“i+1”。

i是自己的現有水平,+1就是在這基礎上只加一個1,只加一點點的新知,以達到“可理解”(comprehensible)。

這是個樸素的道理。拿成人來說,如果我零基礎要學阿拉伯語,老師天天給我播放各種阿拉伯新聞或者有聲書給我聽,聽上一年,估計我也學不會。

在實操過程中,我個人覺得“i+1”是個方向原則,但不是絕對原則。

作為家長,帶孩子英語磨耳朵,是必經之路。

整體的習得過程,大方向可以循序“i+1”。因為學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可理解,能交流,是一門實用的能力。但僅提供i+1,可能會讓孩子錯過很多精彩。

歸根結底,家長需要提供大量的可供孩子篩選的資源(突然覺得當一個合格的現代家長好累╥﹏╥ ),我們提供100,可能他只喜歡其中的10-20%。無論是i+幾,他也一定會津津有味地把它進行下去。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體罰孩子,對娃骨骼發育不好,3個做法,扭轉壞習慣,育兒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