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孩子開始進入學習階段之後,老師也成為了孩子教育路上的一個重要的角色,開始和家長形成"雙重教育"。而老師和家長的教育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摩擦和矛盾也不小。

老師扔掉孩子"髒內褲"卻遭索賠

孩子在幼兒園經常需要老師的照顧,有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在上課期間突然肚子痛,示意老師想要上廁所,而老師也讓孩子趕緊去上廁所。但沒想到,孩子還沒有走出教室門口就拉肚子。

老師見狀趕緊找來其他老師幫忙上課,而後帶著孩子去衛生間處理,在給孩子清洗完換上新內褲之後,老師看到孩子的"髒內褲"已經難以清洗了,於是她就嫌棄的將孩子的"髒內褲"扔掉。在家長來接孩子放學時,老師就告知了相關的情況。

但沒想到的是,因為把孩子的"髒內褲"扔掉時,所以老師遭家長索賠萬元。而原因是他們那邊有一種習俗,孩子的衣服代表著"衣祿"的意思,所以扔掉孩子的衣服,就會破壞了孩子的運勢,而這也令老師感到既委屈又無奈

家長和老師的"碰撞"來源於幾個方面

家長和老師之間發生矛盾是一個比較常見的話題,而實際上,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碰撞",一方面是源於家長對孩子的老師有高的期望和要求。家長希望老師能夠照顧好孩子,同時也能夠教育好孩子。所以一旦孩子遇到什麼問題,家長都會第一時間追究老師的責任

不同的家長對於老師的要求也會有所不同,然而老師並不是萬能的,他們並不能夠滿足每一位家長的要求和期望。老師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對孩子進行照顧和教育,所以有些家長就難免會有些不理解。

除此以外,家長面對著是自己的孩子,而老師面對的是一整個班級的孩子。所以在看到事情的角度上,家長會以孩子為主,而老師要考慮的範圍更廣。而當家長和老師看事情的角度不同,這也會帶來不少的矛盾

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度影響教育效果

有人說,孩子就是正在前行的帆船,而老師是槳,家長是帆,想要孩子能夠一直在正確的方向上乘風破浪、揚帆起航,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的配合。可以說,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度就影響著孩子教育效果的好與壞

而孩子和老師想要達成良好的配合,首先就要學會互相溝通。溝通能夠讓家長和老師對孩子有更深的瞭解,這樣才能夠因材施教,同時也能夠避免矛盾和誤會的發生。

在溝通的過程中,彼此的態度都要儘量溫和,而且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抓住重點,不要談論與孩子無關的話題,而老師則要針對性的回答,讓家長對孩子有更好的瞭解

除此以外,互相配合的前提還建立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如果家長不願意信任老師,那麼老師往往就會對家長"敬而遠之",這樣孩子就難以從中受益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影響最大的還是孩子。所以家長要學會處理好與老師之間的關係,和老師成為"合作關係",共同配合,這樣才能夠讓教育發揮最大的成效,推動孩子向前發展。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拉稀就是腹瀉?兒科醫生:彆著急,先確定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