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01

在見多了“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以後,看到這樣的場景是否有絲絲羨慕呢?

父母之間你儂我儂,孩子在一旁瞪著眼,張著口,滿心期待,卻落了一場空。

父母抱中間,孩子排一邊。

父母手牽手,孩子背後走。

這些影片你應該也沒少刷到吧?不少網友都會暖暖地一笑,然後評上一句:“父母是真愛,孩子才是意外”。

那在一個3口或4口之家裡,你覺得最核心的關係是什麼呢?親子關係,還是伴侶關係?

放在以前很多父母會脫口而出,當然是孩子第一。

可現在應該也有不少父母觀念發生了轉變,會首先選擇伴侶。

“夫妻關係勝於親子關係”,我們時不時會聽到這樣的建議,他讓不少父母重新審視了家庭內的排序,增強了夫妻之間的“粘性”。

父母的本意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有愛的氛圍裡,但也有父母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孩子眼裡全是父母相愛,可心裡卻無比失落。

02爸爸媽媽一條心,孩子站在對立面‍

我有一個大學室友阿何,上學那會兒總愛逃課。

那次正好遇到寢室停電,大家坐下來聊天,提到了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

阿何突然發問:“你們知道我為什麼老愛逃課嗎?因為這裡我壓根兒不感興趣,不管學校還是專業,都是我媽和我爸商量的。”

現在還能想起阿何當時的表情,滿臉的不服氣,卻要裝作無所謂的樣子。

阿何又說,“小時候也是這樣,不管是吃什麼、還是到哪裡玩,他們什麼事兒都跟對方有商有量,唯獨不需要我的意見,我只需要執行。

記得最深的,就是他們商量著讓我去寄宿學校,我不願意,兩人就跟我說先去看看環境,結果到了那,兩人放下我就要走,我怎麼哭鬧都不行。”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曾說:

“父母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紮在子女的心頭。”

在阿何看來,父母才是抱作一團的,自己被排除在外,甚至很多情況下,雖然都在一個屋簷下,自己卻是和父母面對面站著,中間卻劃出了一道隱形的鴻溝,父母忘了跨過來,自己也習慣了不跨過去,可心裡卻一點點記下了這種距離感。

當節目組在訪談環節給到孩子們同一個問題:

“你想換一個什麼樣的爸爸”?

別的孩子都說,不想換爸爸,

但凱凱的答案卻是:“我想要換一個比我爸爸好的爸爸”。

大家對凱凱這樣的表現產生了各種猜測,最後爸爸說出的原因卻是大家都沒料到的。

凱凱爸爸說妻子平時對孩子比較嚴厲,擔心自己如果對凱凱好一些,孩子會更喜歡爸爸,而傷害到妻子的情感。

所以他一再向凱凱強調,媽媽才是最棒的,是最愛你的人。

其實從節目的細節裡可以看出凱凱的爸爸對孩子的關懷一直都在,可凱凱卻感受不到。

他一直在強調,“爸爸自己說不喜歡我,他喜歡媽媽”。

凱凱爸爸這樣去為妻子著想,心疼妻子、愛護妻子真的是很難得。

可對於孩子來說爸爸的愛有著相同的分量,能滿足他們不同的需求。

可爸爸的一句話卻堵死了凱凱這種情感接收和輸出的渠道。

凱凱爸爸在節目裡的表現不是不愛孩子,他也有細心和擔心流露在言行之中,但關上了凱凱的心門,孩子在頭腦裡有一個爸爸只愛媽媽的設定,這個年齡往往就是根據直觀的資訊去下結論,所以凱凱排斥爸爸,以為爸爸不曾愛他。

04父母相愛是每個孩子的願望,但不能破壞了家庭的“三角”結構‍

先說說什麼是家庭的“三角結構”吧。

三角結構就像我們在這張圖上所看到的,爸爸、媽媽、孩子各為一個頂點,點和點之間的邊就是各自的連線和距離,任何一個點的缺失、一個邊的斷裂都會導致家庭矛盾或問題。

我們平時之所以說夫妻關係勝於親子關係,是因為父母分別處於三角關係上面兩個頂點,如果這兩個點之間是斷開不平衡的,整個三角形就有垮塌的危險。

上面所提到的兩個家庭,他們不像其他家庭過於重視某一邊與孩子聯接,忽視了與伴侶的關係。恰恰相反他們是與孩子的聯結斷掉了。

這個三角形可以是動態的但卻不能不完整。

首先,當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六到八歲),從孩子那一點出發,有時與媽媽那一點的連線長於爸爸那邊,但有時與爸爸相鄰的邊也可能超過媽媽所在這邊。

這種可變性意味著當孩子在媽媽那裡受到委屈的時候,可能會到爸爸那裡尋求安慰,反之感受到爸爸的壞情緒時,他也可以反過來求助於媽媽。

接著,當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三角形就趨於等腰三角形,兩腰的長度一樣,孩子知道父母都一樣愛自己,就會覺得很安心。

另外,孩子越大,父母逐漸開始放手,父母之間的邊應該更長,分別與孩子相連的邊,則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一點變短。

孩子的長大意味著他們開始需要有更多的空間有自己的意識和選擇。

父母開始在掌控上逐漸放手,但是愛一直都要在,而且要用一種能走進孩子的表達。

如果總是父母在說愛孩子,孩子卻感受不到,這樣的愛是徒勞的。

一邊感受不到愛,一邊父母又在秀恩愛,孩子很容易就關起心門處於一種防禦狀態,避免自己想要得到關心與尊重時,卻收穫的是失望和傷害。

結語:

對於小孩子來說,往前一步,家就是看世界的視窗,往後一步,家也是整個世界的退路。

父母相愛帶來的安全感,能給他們往前一步的勇氣,但父母只是相愛,卻忽略了與孩子的聯結,就沒收了他們退後一步的底氣。

8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寶假哭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