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裡,大部分的語言都是多餘,也就是社交過剩,並滋生各種誤會矛盾。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培養靜默的品質,非常重要。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表達慾望,十歲左右語言表達最急切最呱噪,其中大部分都是無效的表達。
靜默並不是寡言,而是隻有在適當的時候才進行表達。一個老師,最討厭的可能就是上課時間,交頭接耳的孩子,不僅僅自己不認真聽講,並影響到別的孩子。所以,靜默的一方面,就是在不能表達的環境下,必須靜默,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靜默還有另一個更深刻的要求,就是減少無效表達,無效表達體現在沒有任何邏輯、根據、以及合理情景的臃餘語言。這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先學會聆聽,只有聽懂了,再進行表達。往往很多孩子,在與大人溝通時,並不會認真聽完大人完整的語句,就急切地表達自己想法看法。 而這時候,恰恰是對孩子進行靜默訓練的最好機會。
靜默並不是限制孩子的語言表達,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在該表達的時候進行表達,在不需要進行語言表達時,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表達慾望。
在校學習期間的孩子,往往與同學都能很好地進行溝通交流,但是在與家長進行交流時,表現出來的溝通方式,有很大反差。這裡體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在與孩子溝通時,忽略了靜默的方式,不僅僅適用於孩子,同時也適用於家長,因為我們自己很多無效的語言表達,在潛移默化感染著孩子。
學會靜默是提高溝通效率的最好方法,而溝通貫穿每人一生,有效而良好的溝通,必須有靜默的品質作為基礎,這將讓我們自己以及孩子受益終身。
最新評論
-
1 #關於優秀品質,比如善良,慈悲,寬容……等等,不再寫了。 這一系列,基本結束。明天想寫一點關於邊界感的看法,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
2 #不要哪天自己再不小心刪掉了
-
3 #我人笨,需要具體一點的方法指引
-
4 #認真學習,有則改之 無則加勉
-
5 #因為在大寒這天凌晨三點,嚴重的眩暈症發作了!三天沒能看手機
-
6 #總結:要學會傾聽,然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