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家長帶娃一進入超市,就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立刻成為”掃描器“:我們需要注意前方右拐第二排是”薯片區“,左拐第三排是”糖果區“,買完餐巾紙,一定記得及時拐彎往扶梯走,因為再往前走就是”玩具區“了……如果一個反應不及時,後果不堪設想,不是得費錢,就是得費脾氣。

相信很多家長在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都做過類似的事情:一旦發現可能會讓孩子哭著要買的商品,我們就會想辦法遮住孩子的視線,又或者抱著孩子就走。還有些家長說,我帶孩子出門,如果看到前方有超市,我都是繞著走的——我乾脆不帶孩子去超市。

這些方法對付還不會走路的孩子或許還有用,但是孩子一旦能自己走路了,那他的動向可就不是我們好控制的了。再說這些方法是在逃避問題,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們必須正視在逛超市時,孩子的需求和可能產生的情緒。

那麼怎麼避免孩子在超市抓著零食或玩具不放,哭鬧著一定要家長買的情況呢?我們可以試試ABC原則。

ABC原則是什麼?

所謂ABC原則就是:事前有約定、事中有提醒、事後有總結。

1、事前有約定

去超市之前,家長可以跟孩子先做個約定:

我們可以這樣對孩子說:“我們一會去超市了,你可以買5種(自己看情況定數量)零食和1個玩具。“

既然是約定,那麼就是有商有量的,家長不能出”霸王條款“,要允許孩子討價還價。

如果孩子說我要買”10種零食和1個玩具“,我們一般會拒絕,那麼孩子就會自動減少,最後變成”6種零食和1個玩具“時,我們可以假裝很勉強地答應孩子,這樣孩子就會有種自己佔便宜地成就感,到了超市就會很好地遵守這個約定。

有一次,我跟我女兒說”你可以買5種零食“後,她馬上表示抗議:”不,我要買4種零食!“我懷疑我自己聽錯了,跟女兒再次確認是4種後,我暗自竊喜並欣然同意了女兒的要求。

那段時間,我那只有3歲的女兒特別喜歡數字”4“,喝水要喝4口,拍手要拍4下,唱歌要唱4首,吃蘋果要吃4塊……雖然她數數已經數得很溜了,但是她沒有”5“比”4“多的概念,這對我來說真是意外收穫了。

當然對於更大一點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們製作購物清單了,不管是畫的也好、寫的也好,只要孩子在去超市之前清楚自己要買什麼就可以。孩子列完清單後,家長可以根據清單跟孩子好好商量哪些可以買,哪些沒有買的必要,並真誠地告訴孩子理由,相信孩子都會欣然接受的。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會算加法了,那麼你還可以跟他約定所購商品的價錢不能超出多少錢。

2、事中有提醒

跟孩子做好約定後,就可以出發去超市了,到超市後,我們應該挑選大人購物清單裡的東西,還是先挑選孩子想買的東西?

答案是先挑選孩子想要買的東西。

你想想,孩子知道自己有了挑選商品的權利,肯定是躍躍欲試,怎麼會有心情跟在你屁股後面等你買你需要的東西?如果你非要這麼做,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出現焦躁情緒,從而不再配合我們當初的約定。所以切記,到了超市,先陪孩子去挑東西。

當孩子在興奮地挑零食和玩具時,我們只需跟在他後面走就可以,不要去指揮孩子的方向,相信我,孩子比我們記得更清楚他們需要的東西在哪裡。

我們跟在孩子後面,靜靜地看孩子學大人模樣把心儀的商品放進購物車,不要說話,除非孩子選購的東西已經超出了約定的範圍,那麼我們可以溫柔而堅定地提醒孩子”這已經是第7種了,我們約定的是6種“或者”這些商品加起來已經超過50塊錢了”。

一般情況下,從自主購物中得到了滿足感的孩子是不會因為我們制止他繼續購買而耍賴、哭鬧的。

如果孩子可憐巴巴地看著我們,還想再買,那麼我們可以這樣提醒他們:“你可以從購物車裡選出一樣東西跟它交換。”這時,孩子會很感激我們給的建議,我們只要看著他們自己做選擇就行了。

當孩子的東西選齊了,我們就可以開始慢慢逛自己想買的東西了,而且孩子會出奇地配合我們,不吵也不鬧——畢竟他們已經享受了一次愉快的購物過程。

3、事後有總結

付好錢,滿載而歸,回到家,我們可以一邊把商品拿出來歸類,一邊跟孩子聊天總結一下當天的收穫了。

我們如果採用“描述看到的事實+自己的感受”的聊天形式,會讓孩子在下一次表現得更好。

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看到你買了餅乾、果凍、鱈魚腸、棒棒糖、堅果和酸奶,每樣東西都屬於不同的型別。一開始我還以為你要買6種不同牌子的糖呢!你的選擇讓我覺得你做事很有規劃,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也可以這樣說:”剛才我看到你一直盯著一個粉紅色的布娃娃看,但是你最終並沒有把購物車裡的飛機玩具拿出來換成布娃娃,能告訴媽媽是為什麼嗎?“

可能會得到孩子這樣的回答:”因為我想了想,家裡已經有很多布娃娃了,我沒必要再買一個。“

你看,孩子其實內心也有個小算盤,該買什麼、不該買什麼都門清。

透過事後的總結,我們會發現孩子比我們想象中更有自制力,孩子也會發現原來不用撒潑打滾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孩子就會更加願意配合父母了。

最後​‍

ABC原則的重點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家長適當放手放權,讓孩子自己當家了,孩子對權利的掌控得到了一定的滿足,就不會亂髮脾氣了。

當然,要想ABC原則能很好地貫穿下去,家長把持住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線很重要,也就是說不能輕易地妥協,跟孩子約定好是怎樣就怎樣執行,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堅持,哪怕他尖叫哭鬧,我們也不要降低底線。

《撫養一個沒被寵壞的快樂孩子》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家波頓·L·懷特說:“就算一個嬰兒在哺乳過程中咬疼母親,也應該把他拉開。如果用一種簡單的、適合他們年齡的辦法向學齡前孩子闡述道理,他們最終能做到遵守規則。”

——END——

4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為什麼家務是RDI®活動的最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