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書的開篇就提到,現在很多孩子都漸漸活成了一切於他都理所應當的樣子。

無論是物質,家人的幫助,又或者自己本該承擔而未承擔的責任和壓力……這一切彷彿因唾手可得而略顯廉價。

作為教育角色,相信沒有人不想培養出一個充滿責任感,勇於擔當而又對所得所獲滿懷感恩之心的孩子。

一個真正心存謝意的人又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也許,在書中,我們能找到一些答案和方法吧。

本週,就一起走進《正面管教魔法書》的最後三章!

一個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應該是什麼樣的?

1、不迴避自己應盡的責任。

因為懂得感激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所以不會理所應當地享受別人的付出而自己份力不出。

在班級裡,我們會告訴孩子應該為班級付出的責任。

比如:每個人都要做值日生,承擔小幹部應盡的職責。大家會覺得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事,而且每個人都會做,沒有人覺得不公平(哪怕會耽誤他玩耍的時間)。

那麼,在家裡,自己生活的地方,怎麼孩子就沒有應該承擔的工作了呢?

把這份權利還給孩子,為自己喜歡的團體服務的感覺會讓他感受到更多的歸屬感和地位感。

2、懂得一切的來之不易。

第五章提到,不要用金錢來“賄賂”孩子。在一些日常交流中,依然會有爸爸媽媽在聊到習慣培養時告訴我,他們會用到金錢獎勵的方式。而且還覺得很有效果。

短期來看,這樣的物質獎勵的確是頗奏效的。

但是,長此以往,孩子難免會養成心理慣性:只要我達到父母的最低要求,我就應該得到金錢(物質)獎勵。

如果之後你想要他做的更多,他們也會要求得到更多。

獎賞只會降低孩子對良好行為的熱情。我們給錢給得越頻繁,孩子對我們想讓他做的事情就越沒興趣。——埃爾菲·艾恩《獎勵的懲罰》

作為老師,我也時刻在反省獎賞的形式。

我希望孩子的良好行為不是單一為了得到物質的獎勵(當然,不是所有的物質獎勵都不可取),所以,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的滿足。

比如,樹立榜樣形象,集體崇拜的感覺會比任何物質更能打動內心。“特殊權利”的行使——自由選擇同桌一天。滿足一個小願望。帶一樣老師不允許隨意帶來的物品到校一次……這樣方法很多老師也都在各種嘗試,甚至花樣更多。

大家都是在為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而絞盡腦汁呀。

重點就是,

金錢應該是一種有侷限性的工具。

我們在思考用這樣的方式直接獎勵孩子,不如獎勵他們和你一起來一次計劃消費。讓這種過程滿足孩子的需求,比直接獎勵金錢應該會更有意思。

而且,重點是如果總是用直接獎勵金錢或物質的方式,會滋長孩子覺得一切都來的太容易的心理。他們就更覺得一切理所應當了。這可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3、不光是金錢,還有生命。

近幾年總是看到一些新聞:某孩子因為言語不和就跳樓自殺,又或是被父母數落跳橋身亡的。這些新聞每每看到,總是令人心驚。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輕易地放棄自己的生命,除開他心理的不成熟以外,他一定是缺乏一顆感恩之心的。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他沒有考慮;用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去看待身邊事物,他也沒有做到。

缺乏這樣對生命,對萬事萬物的感恩之心。他就只能在生活中看見挫折。

4、同情他人。

當然,感恩之心不僅是抱有謝意,也要懂得憐憫他人。

擁有一顆同情之心,因為看到了他人的不如意,方知自己的幸運。這與我們用山區小朋友的案例來教育孩子倒是不謀而合。

第八章還提到了電子產品的使用。

不被社交媒體綁架。

孩子的特點是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容易產生“從眾心理”。我們平時會聽到孩子突然要求要買某樣造型的玩具或衣服,多半是因為同學也有一件。

在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電子產品的使用當然對孩子的價值觀產生了非同一般的影響。

輕者,像有的孩子會被網路直播的影片、音樂、舞蹈而洗腦,作為小小娛樂無傷大雅。但要是不好的資訊呢?再大點的孩子,可能會被網紅時代的快速成名所蠱惑,產生不勞而獲的想法。這都是我們要讓孩子所避免的。

家庭價值觀。

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堅持自我而不被左右的孩子,一定有一份積極的家庭價值觀在背後支撐。當孩子承受來自同齡人的壓力時,家庭價值觀讓他看清什麼是真正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因為這是大家共同接受並認可的東西,是有一種天然的約束力的。

同樣的,如果家庭價值觀是家人們共同探討出來的,也會同樣具有魔力。

回顧整本書,其實都圍繞著培養一個懂得愛與獨立的孩子而進行。

儘管文化有所差異,但神奇的是裡面的很多方法依然具有效力。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孩子。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問題上,全世界的爸爸媽媽們都具有特殊的默契。

作為教育者,在閱讀每一篇章時我也在同步反思。自己是否有關注到這些?是否在和爸爸媽媽交流時與他們探討過、成功解決過類似的問題?

我想,我們都期待著一個特別的孩子。所以在期待孩子的時候,也會無形中給自己很多壓力。

其實,沒有必要把自己變成超人,就和孩子一起成長。中間會有一些不完美又如何呢?

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正是有了這些小插曲才精彩。而你和他一同攜手走過障礙的這份經歷才更重要。

也許,這就是我們應該享受的不完美中的完美吧。

葉子有語(yeziyouyu123):和你一起品味教育細節。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學習不上進怎麼辦?給他先吃點生活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