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春遊,可帶家屬,一個女孩目睹了同事帶孩子的全過程,在下午回來的車上,有這麼一段對話:
女孩:“看到你這一天的辛苦,我決定不要孩子了!”
同事:你都看到什麼了?
女孩:你一整天都沒怎麼玩,心思全在孩子身上,怕他摔了,擔心他渴了餓了,平時你還要送她去幼兒園等等,你太苦逼了。
同事:那是你沒看到我幸福的時候,有一次她在學校吃到了一塊美味的蛋糕,他只吃了一半,另一半帶回來給我吃,她說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蛋糕,一定要讓媽媽嚐嚐。我感受到的這種幸福,你能夠體會到嗎?
這是不是說,我們之所以不能做出理性的決策,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
比如我們在打算生孩子之前,我們如果能全面、深入評估孩子帶給你的幸福大於帶給你的麻煩,這個決定就是理性的?如:
是否有老人幫忙看孩子?夫妻一方是否可放下工作專門在家照顧孩子?請保姆的代價是什麼?是否需要換個三居室?等等,把這些利弊全部找出來,鋪在紙面上一項項加權計算。
是否看到了所有選項和利弊,就能做出科學理性的決策了?
先不要下這樣的結論,我們再看看什麼是理性決策。
(一) 什麼是理性決策?「理性決策」這四個字,我們分開來說。
什麼叫理性?就是你的選擇是有邏輯的,是有一致性的。如果你覺得橘子比香蕉好吃,香蕉又比葡萄好吃,那我就能以此推匯出:
你一定覺得橘子比葡萄好吃。
如果你說不一定,又覺得葡萄比橘子好吃,那我就認為你的這個“覺得”是沒有邏輯的,不具有一致性,是非理性的。
什麼叫決策?所謂決策,就是看自己有哪些選項,然後從中選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
那什麼是理性決策就顯而易見了——有邏輯排序所有選項,在其中選擇一個自認為最好的。
是不是感覺這種理性決策“高大上”?有種絕對理性的光輝在裡面?是不是很仰慕那些理性佔主導的人?
且慢!
(二) 頭腦完全清醒,特別理性,就能做出很科學的選擇了嗎?不能。
就像前面是否決定生孩子的例子,我們在科學理性決策的框架下會怎麼做?
全面評估「生和不生」這兩個選項的價值。
為此,你可以深入全面的考察身邊的人,看看有孩子的家庭和沒孩子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如果有條件,甚至可以做大規模考察、訪談,這樣還能避免樣本偏差。
按道理,這樣的考察能幫助你做出最優決策。但,這樣的理性計算沒有多大的意義。
有位叫勞裡·保羅的女哲學家提出一個觀點:
“如果你沒有孩子,你永遠不可能知道自己有孩子的生活體驗是什麼樣的。”
全面觀察別人家孩子的可愛程度,跟你自己有孩子的感覺是兩碼事,人的基因設定就是天性愛自己的孩子會遠遠超過愛別人家的,哪怕在外人看來,這個孩子並不怎麼可愛。
甚至一個平時特別討厭孩子的人,只要自己的孩子一出生,這個討厭可能會立馬改變,愛這個孩子勝過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東西。
也就是說,別人的體驗,對你做決策根本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在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你永遠都不可能做出理性決策,因為除非你親身經歷,否則不管怎麼做,都無法準確評估「要或不要」哪個選項是正確的。
這和我們常說的那些話就對上了:
如果你沒有得到過某樣東西,千萬不要抱著酸葡萄的心理說這個東西不好。
有些人愛說,我視錢財如糞土;功名利祿我看得很淡;馬雲太自私了,要是我有他那麼有錢,我會把這些錢全捐出來等等。
我的建議是,你最好擁有了功名利祿之後再說這樣的話。
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擁有這個東西后是什麼體驗,這樣的體驗會給你帶來哪種決定!
為什麼會這樣?
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價值觀不穩定。你看是不是這樣一個邏輯:
理性選擇需要評估選項——評估選項需要標準——標準是由價值觀決定的——而人類的價值根本不穩定,可以變化。
以變化、多樣的價值觀反推,理性選擇就蕩然無存了。
有感於此,哲學家賽亞·柏林說,人生是多麼悲劇啊,人永遠不知道怎麼活,沒有一個決定是可以被證明是絕對正確的,我們永遠在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也是有感於此,那個女哲學家勞裡·保羅說,甚至連哪種價值觀好還是不好也沒有科學的判斷,你甚至不知道是一元價值觀好還是多元的好。
在商業世界裡,這個問題也一直困惑著我:
有些企業家說:我的成功是因為專注,專注才能把資源長期用在一個點上,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它永遠打在一個點上(曹德旺,專注於玻璃幾十年,在玻璃這一點上成為全球王者)。
臺下的觀眾,如我一樣,深深的折服——這是多麼深刻的洞見啊!
另一些企業家說:我的成功是因為我打造的是生態(注意,此處不是說賈布斯),是整個生態鏈讓我創造了輝煌(騰訊,生態打造得多好——遊戲、社交、企業服務等等)。
臺下的觀眾,又如我一樣,深深的折服——這是多麼深刻的洞見啊!
你看,到底是一元價值觀好還是多元好,誰說得清呢?
(三) 那怎麼辦?既然理性決策不存在,別人的經驗也不適合我,我們就真的只能像哲學家賽亞·柏林說的那樣,“渾渾噩噩”的過一輩子了嗎?
在此,確實沒有科學的方法,但有一點建議,那就是:
把眼光放到一輩子這麼長,不要鑽進每個決策裡,而是想方設法將人生的「後悔」最小化。
當那些快到了人生終點,躺在病榻上的人回憶自己這一生時,最後悔的是什麼?他們最後悔的:
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而是自己沒做什麼。
這裡有個經典的電影——《遺願清單》,講的是兩個患癌症的老人回憶自己這一生還有什麼想做的沒有做,列出了一個清單,比如賽車、高空跳傘等等,雖然很危險,但都一一完成了,在那張清單上一一畫上了“✅”後,兩位老人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這是一個很美的故事,有時間可以看看。
再往開了說,人生根本就沒有對錯,何不讓自己的人生體驗更豐富一點?讓自己嘗試一些新東西,甚至自己也來一份“遺願清單”,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也讓你的孩子稍微去追逐一下夢想吧,前面也說了,你為他做的決策根本也不是最優解,他的決定和你的安排孰好孰壞,誰說得清呢?
雖然理性決策是不存在的,但也許老了不後悔這一條,就是一種不錯的人生選擇指南。
參考:《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作者,萬維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