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蔡元培
生活中,你有沒有見過如下場景:十字路口,紅燈還在跳動,一輛汽車不顧一切地飛馳而過;馬路上,一個步履蹣跚的中老年人站在大路正中央,準備斜插過路對面,所有過往的車輛都為他讓行;醫院,機場,電影院,隨處可見大聲喧譁的大人們……大人的種種不遵守規則行為,其實可以追溯到早期幼兒秩序敏感期的干擾。
什麼是幼兒秩序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內部的秩序感使兒童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外部的秩序感指向幼兒對外部世界存在的規律和關係的感知與理解。
幼兒在秩序敏感期的表現1、1~3歲是秩序敏感初期。它主要表現為對物品擺放的位置、動作發生的順序、人物的呈現、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幼兒內在的秩序被打亂,他會感到不安、焦慮,甚至表現出過分激烈的反應。
比如,孩子們玩捉迷藏,必須藏在同一個地方——窗簾後面,才算藏對地方。不然,孩子們就會哭鬧著說:“不是這裡,不是這裡。你必須藏到窗簾後面才行。”“好吧,聽你的。”
弟弟玩完培樂多彩泥後,必須把黑色的那一盒摞在最上面。他說:“這是姐姐規定的,黑色的這一盒必須放在最上面。”每次只要我沒有按照他們的擺放順序,他們就會全部散落重新排一遍。他們會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擺放小汽車、娃娃、雪花片的位置。其實,大人應該多向孩子學習,學著耐心、學著平靜心態。
2、等到孩子3~4歲,會過渡到追求秩序完美的關鍵期。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會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無論在什麼地方,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規則,人人都要遵守規則。
每到吃飯時間,不管是早餐、午餐還是晚餐,姐弟倆就開啟了“超級為什麼”模式。“爸爸,為什麼海水是鹹的?為什麼太陽光一照,就看見這麼多灰塵?為什麼‘250’這個數是罵人的?……”奶奶就忍不住說:“先吃飯,少說話。”弟弟就說:“奶奶,你也別說了吧。”在孩子眼中,規則最公平,人人都平等。
秩序完美階段的孩子開始從服從規則,轉變為能把一些生活常規內化。比如,晚上睡前活動要輕輕的。不然會影響樓下的爺爺奶奶休息;上廁所必須關門,有人先上廁所,要在門口等待;半夜起床喝水,扣水杯的蓋子要輕輕地。
3、到了孩子5歲後,幼兒對秩序關係的感受越來越明確,越來越深入,對時空秩序和秩序美感特別關注。比如,畫畫時,他們會注意物體的大小,即“近大遠小”;色彩的層次,即“加強主體的明度、純度,降低周圍的明度、純度”。搭積木時,他們會注重空間結構的美感。“這樣搭更加好看。左邊和右邊一樣的才好看。”
秩序敏感期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人生初期出現的秩序敏感期對孩子的一生造成影響。熱愛秩序是幼兒天生的特點,就像生命,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當這一時期出現時,幼兒得到充分的滿足,他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快樂。這快樂意味著幼兒的成長。他一個人對周圍環境的細節有自主的支配,帶給他十足的成就感,也為將來道德發展奠定了早期的情感基礎。
但是,一旦在幼兒秩序敏感期,大人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反而認為孩子是有意作對或是挑釁。比如,“我讓你放這兒,你偏放這兒,是故意的嗎?不行,按我說的去做。"那麼,秩序敏感期一旦遭到破壞,他就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產生偏差,對人與人、人與物之間所建立的各種規則不理解。這也為幼兒後續道德發展和智力發展埋下了隱患。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秩序敏感期1、端正對幼兒秩序敏感期的認識
2、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
3、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4、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雖然上述已經揭密了某些大人不遵守規則背後的原因,但是成年人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完全可以透過自身的改變進行調整。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做一個自覺的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做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