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導語:“孩子是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長大的”,乍一看到這話,是不是被觸動了?不用淚目,其實這話有更深層的含義……

最近我家淺淺更愛模仿了:穿上我的鞋,拿上我的包或者拿著她那個較小的玩具收納盒,她當媽媽,我當寶貝。

有時是裝作帶我去超市,然後在這屋裡逛逛、那屋裡“買”個玩具的;

有時是裝作我在家忙得樣子,說她要忙一會兒,讓我自己玩兒;

有時是跟那些玩偶對話,有時是自己給自己講故事,模仿的是我的言行……

平時我跟孩子待得時間比較,爸爸看到她的一些模仿行為,就覺得很神奇,我覺得用“孩子是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長大的”來應對爸爸的疑惑再恰當不過。

乍一看到標題中的那句話時,我是挺感慨的,被它觸動內心,覺得是提醒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其實它更深層的含義是,孩子的成長是無形中的,不知不覺的他就長大了,就學會了各種本領和技能。

過家家的遊戲讓孩子學會了照顧他人

小孩子們在一起很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若你能耐心地看一會兒,你會發現,他們不是雜亂無章的玩兒,而是有一個主題,一般是“照顧他人”的主題比較多。扮演醫生照顧病人的遊戲或者是爸爸媽媽照顧小寶寶的玩法,經常的“練習”、模仿父母的言行,在爸爸或者媽媽生病的時候,孩子也會跟“過家家”中做的方法一樣,去照顧父母。

這我也遇到過,有次爸爸說不舒服,躺在沙發上,淺淺看到了,趕緊給爸爸拿了條毛毯蓋上,然後又給爸爸倒了杯水喝,還拿她的看病的玩具來給爸爸看病。爸爸當時很感動,看自己的女兒這麼點點個人都會心疼人了。

其實還不是在他看不見的時候,孩子已經學會了很多本領。

孩子看似在發呆,其實是心靈在成長

有個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有時候發呆,喊他聽不見,但是平時看著也沒啥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先想想你有沒有發呆過,你發呆的時候在想什麼呢?肯定是在思考吧,孩子小,也會思考。

如果孩子沒有任何問題只是單純的發發呆,不用非得把他糾過來。

在一本育兒書上看到過一句話“看起來在發呆的時候,也是孩子的心靈在成長的時候”,他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給孩子自由,讓他偷偷成長吧!

留守兒童在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裡偷偷長大了

雖說孩子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長大,有自身的好處,但是也有讓我們心疼的地方。

有一首送給留守兒童的歌曲《偷偷長大》,部分歌詞是這樣的:

“種子被埋在大雪下安靜發芽老枯樹在夜裡長出一根新枝丫而我在爸爸媽媽看不到的地方偷偷長大長大是一件很難的事上一次和爸爸媽媽告別的時候我學會了忍住不哭我就知道自己長大了”

前陣子在網上看到的影片,很多留守兒童的家中裝有監控,爸爸媽媽可以看到孩子,但是孩子只能看著監控喊爸爸媽媽,好心酸。

若是可以,誰也不想和孩子分開吧,他們是真正字面意思上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長大的孩子。

因為出生在這樣的地方,無法選擇,這些孩子才需要更多的關愛。

無法天天陪伴,也要儘可能的透過影片、電話多跟孩子聊天,瞭解孩子的情況及時開導給出建議。

我也做過留守兒童,特別有感觸父母不在身邊的那種期盼,老人們疼我們,但終究不如父母的愛。

孩子就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學會了各種技能,學著堅強,慢慢地長大了。

4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犯懶也要吃!5塊錢成本,100塊都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