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就一個目的:PK!

育兒界歷來有兩大中堅力量暗中較勁,他們是:以姥姥姥爺奶奶奶奶為代表的“保守派”和寶爸寶媽為代表的“革新派”。

保守派崇尚「經驗」,一切離經叛道者都是反動派:

“孩子手冰涼也不給加衣服,這是親媽嗎?

啥啥都消毒,有那麼髒嗎?太矯情了!

……

革新派崇尚「科學育兒」,總覺得前輩們的觀念“過於陳舊”:

“有一種冷是姥姥覺得冷,「捂」能擊敗一切病”

“有一種關心叫「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

所以問題來了:究竟誰才是育兒界的扛把子?

來吧,不爭不明,不吐不快。

剃頭/剃眉毛/剪眼睫毛/捏鼻樑

不僅沒啥用可能還有害。

頭髮/眉毛黃不黃、少不少,主要和基因、營養狀況有關。剃不會讓頭髮變多、變黑、變粗,一個不慎擦傷寶寶頭皮,還容易讓細菌進入;

睫毛長短濃密也主要和營養以及遺傳有關。睫毛剪短後,寶寶眼睛反而會因灰塵、細菌進入引起感染;

至於鼻樑,操作不當可能會讓寶寶鼻腔受損。而且,寶寶小時候鼻樑塌可能是假性的,前囟門閉合後就會慢慢變挺。

多穿點

捂熱綜合症瞭解一下?

給寶寶穿太多、蓋太多、裹太緊……過度保暖會讓寶寶體溫過高,輕則起皮疹煩躁不安,嚴重則可能引發脫水、嘔吐、抽搐等。

給寶寶穿9層的奶奶,如果寶寶會反駁,她會說:我看你們不是愛我,是愛折騰我。

寶寶冷不冷,主要摸後脖頸,只要溫熱即可。

不舒服就喝白粥

寶寶生病時吃點流質食物或半流質食物沒啥錯,但是也不能只給人家喝白粥呀。

首先,身體恢復是需要能量的,但白粥的營養密度實在是太太太低了,別弄得寶寶病還沒好,先營養不良了;

其次,長期吃軟爛食物,不僅不利於寶寶咀嚼能力發育,導致牙齒錯合畸形,還可能使臉部細小肌肉發育不好,影響寶寶說話

一生病就亂給藥

寶寶生病時,老人著急的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還是不建議亂用藥。

比如感冒,就不能給寶寶濫用抗生素、複方感冒藥以及中成藥

濫用抗生素對病情毫無益處,還可能催生出對抗生素耐藥的強力細菌,導致以後碰上感染「無藥可用」;

而複方感冒藥成分複雜且缺乏兒童劑量標準,FDA不建議4歲以下寶寶吃任何複方感冒藥;

家族成員:小某花、某彤、小某克、某99……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小兒氨酚黃那敏

中成藥成分複雜,且有些為了療效會加入特殊成分比如「罌粟殼、阿片粉、樟腦酊」等,會引起特殊的成癮性,最好別給寶寶吃。

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即便不治療,一般一週左右也會好了。

我們要做的只是對症護理:比如發熱不舒服可以給對乙氨基酚或布洛芬;鼻塞流鼻涕可以用生理鹽水噴鼻或滴鼻;感冒引起的輕微咳嗽、喉嚨痛可以少量多次喝水等。

哪哪都給寶寶洗乾淨

有些媽媽對寶寶身體乾淨的追求近乎潔癖,總擔心一些髒東西會對寶寶不利。

事實上,過度清潔反倒會損害寶寶健康!

比如亂挖鼻屎,老是給寶寶挖鼻孔、清理鼻屎,鼻黏膜受刺激,反而會更容易流鼻涕和發癢鼻屎也就更多!

同樣,頻繁給寶寶掏耳屎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大部分耳屎可以自己跑出來,咱就別干預了!

還有寶寶私處清洗,男寶寶3歲前不必刻意清洗包皮,女寶寶私處的“白色分泌物”也不用刻意弄掉。

兒童醬油/水餃/麵條更健康

對媽媽來說,在一眾食物中,“兒童”倆字簡直自帶濾鏡。

比如兒童醬油、兒童水餃、兒童酸奶、兒童麵條……彷彿只要有這倆字,就更安全更健康更營養。

但事實上,這有可能只是商家的噱頭!、不信咱隨便拿個兒童醬油看一下,這含鈉量,比普通醬油還高出不少!

所以,給寶寶選食物,別迷信「兒童」,還是看營養成分表配料表最靠譜!

寶寶東西樣樣都消毒

寶寶的身體就像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守衛軍隊就是他的免疫系統。

樣樣東西都消毒,寶寶不接觸微生物,就像軍隊長時間不操練,就會失去戰鬥力。一旦細菌襲來,寶寶必然吃敗仗(更容易生病)!

所以我們應該適當給寶寶做做“軍事演習”。

比如讓寶寶擁抱大自然玩沙玩泥土,健康的寵物也允許他撫摸玩耍……

同時,少用消毒劑、多做物理消毒比如蒸煮、暴曬、使用消毒櫃等。

在增強寶寶免疫力上,有句話很貼切:“打不倒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男孩窮養、女孩富養

如果“窮”和“富”代表的是物質、經濟指標,那拿這樣的指標衡量教養方式是不合適的

過分強調物質匱乏,或許會讓男孩勤儉自律,但也可能隨之讓他自卑、怯懦、過分嚴謹;

而過分滿足,或許會讓女孩有眼界懂潮流,但也可能會讓她過於驕縱甚至產生社交障礙。

如果“窮”和“富”代表的是“多經歷”、“多見識”,那麼男孩需要,女孩同樣需要。

教育不應該因為性別有差異,給寶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最重要。

所以,無論男寶女寶,都需要用心教育。窮養富養,都不如教養!

所以你看,沒有完美的育兒者

憑「經驗」不一定全錯;崇尚「科學」的家長也可能過度保護。

既然人人都會犯錯,與其互懟,不妨這樣做:

1、多參與育兒,甩手掌櫃沒有話語權,詐屍式育兒誰都不喜歡;

2、老人是老小孩,說服老人改變觀念可比讓年輕人穿秋褲難多了。別硬碰硬,只會讓人家更逆反;

3、探討育兒分歧時注意場合,選擇合適的人選,比如老公跟婆婆溝通,媳婦跟姥姥溝通,千萬別讓老人覺得被嫌棄了;

4、帶寶寶去醫院多帶老人/老公,聽聽權威人士的意見;

5、經驗和書本相結合,有些不涉及原則(比如不影響寶寶健康,從長遠看也沒啥壞處)的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還沒點執念?

6、關注養育者的情緒和心理,育兒真的費神費力又費情緒,把關注焦點從寶寶身上勻一點到養育者身上,讓他們開心,寶寶更開心。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進入猛漲期的“3大訊號”,家長最好把握住,多長1公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