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家好,我是胡古月,美國認證正面管教講師,SI家庭教育顧問師。

各位家長有沒有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正確的認知自己的情緒而懊惱過?有沒有因為沒有辦法處理自己的情緒而感到無助呢?尤其是身為媽媽或者爸爸的自己有沒有因為沒有辦法正確識別自己的情緒,做過一些後悔的事情?又會不會因為自己本身就因為沒有辦法識別自己的情緒也同樣不會帶動孩子正確認知自己的情緒而感到自己無能?還有沒有家長不懂的怎麼教會孩子管理情緒而懊惱呢?

你是否正在經歷孩子因為興奮而大喊大叫、瘋瘋癲癲?你是否同樣因為孩子一不開心就開始脾氣暴躁,會做出過激行動而頭疼不已呢?你是否也因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高興的或者傷心的可孩子都不會表達而煩心呢?

今天這節課就讓我來為大家支招,讓大家能夠更好的識別自己的情緒,更愉快的和孩子一起識別情緒。管理情緒。

接下來我會從四大模組透過對情緒的識別、映象神經元,情緒的管理及如何與孩子溝通等內容進行講解。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情商在生活中至關重要,而懂情商的人最重要的是會察言觀色,既能夠識別自己的情緒也能夠識別他人的情緒,其次是能夠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在情緒來臨之際能夠做到自我覺察。可以做到當知當覺或者先知先覺。能夠更好的接受並且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一部分情緒的識別。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非常具有療愈效能的電影《頭腦特工隊》,在電影的初始,電影主人公萊莉的大腦中生活著五個代表不同情緒的人物,有陽光快樂的樂樂,處於傷心難過的憂憂,對什麼事情都害怕,不敢嘗試的怕怕,還有脾氣火爆的怒怒和什麼事情都無所謂的懨懨。為了小女孩萊莉的幸福,情緒控制檯一直都是樂樂在操作,樂樂也不負眾望無論在什麼條件和環境中都可以讓萊莉開心。我們是不是也希望自己和我們的孩子永遠只會開心呢?直到我給一個9歲的孩子做感統訓練的時候,我才明白人不可能永遠被灌輸開心的情緒,只有他能夠正確的認識自己的情緒才能活出更真實的自我,更快樂的自己。因為只是我自己給這個孩子做感統訓練,所以我和他的接觸是最多的,也是最直接和他在一起的,在訓練初期,我很明確的感應到這個孩子陰晴不定,有時候在家長面前笑意盈盈,一轉身就開始眼神陰惡,可往往眨眼間又開始陽光和煦,但是有時候又拼命的摔打教具。這個孩子特別聰明,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一度認為這個孩子心思細膩,深沉,表情瞬息萬變,小小年紀就這麼厲害,長大以後還能了得?直到有一次,我和他在做視覺訓練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套圈的遊戲環節,這孩子特別有趣的拿著手裡的圈瞄準我,啪的一下那個圈就打到了我的腿上,特別的疼,這個時候就聽他特別興奮的和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剛才就是故意打你的。嘿嘿嘿。”聽了他的話後,我很嚴肅的問他?你打到我,我疼了就會很生氣的?你知道嗎?“當時這個孩子特別迷茫的自言自語”生氣?為什麼生氣?什麼是生氣?“人不是應該永遠都是開心的嗎?”這個時候我意識到她不能正確的識別情緒。我問他?假如有一個人欺負了你,你是什麼感受?他說會很不舒服啊,我又問他“當你被冤枉的時候是什麼感受?”他說“不舒服”。我問他“這種不舒服是一樣的嗎?“當時的他很迷茫,我又問他”那這個時候你想做些什麼嗎?“他依然很迷茫。我和他說,當有人欺負你或者冤枉你的時候你有不舒服的感受是對的。沒有人在被欺負的時候還會開心,也沒有人在被冤枉的時候還能夠真正的開心,你知道被欺負的時候你的情緒是什麼嗎?這個時候看著他眼睛亮晶晶的樣子,又有點傷感,我告訴他”這種不舒服的感受是傷心,難過。“當你被別人冤枉的時候你的情緒是委屈,他們都會讓你的心理感受到不舒服,但是他們是不同的情緒在主導著你。無論你是傷心還是委屈的時候你都可以去釋放,比如跑步、看書、畫畫、這些都可以緩解情緒。只要是你喜歡的,你願意接受的就很好,但是不能破壞環境,不能傷害他人,更不能傷害自己。再或者你可以抱著你喜歡或者你信賴的人哭泣。也可以抱著我哭哦,我會無條件的接納你的。他當時問了我一句”老師?還可以哭嗎?“我說是的,可以哭。相信我,我會接受你。在後期的訓練中我們也經常會聊一些情緒話題,並且在訓練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他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越來越好。所以在正面管教中我們提倡先解決情緒再處理問題。而如何能處理情緒呢?接下來讓我們用一種有趣的方法來區別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我們在生活中其實很難用詞彙來描述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外界環境和生活來幫助自己和孩子感受情緒。比如今天我們給孩子買了一個新玩具,我們可以問他,你現在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開心?悲傷?你現在很開心,媽媽都能夠感受到你的開心快樂。你的嘴角在向上彎起,眼睛裡都是亮亮的星星。我都被你的快樂感染到了。當孩子和她的小夥伴有衝突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一下他的感受,你現在是什麼感受呢?傷心、難過還是委屈呢?我們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他具體的描繪出他的表情是什麼樣的?幫助孩子正確的識別自己的感受。除了生活中的真實的感受,我們往往也希望孩子可以識別他人的感受,就是我們說的察言觀色,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情緒探險的遊戲,不如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場景,加入我們在遊樂園,我們進到遊樂園的時候我們是開心的,讓孩子觀察開心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開始玩特別刺激的過山車,在每一次的急速前進和反轉中我們都是興奮的或者是害怕的。家長可以做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透過觀察來說出我們的情緒。比如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害怕的表情讓孩子評價家長的表情是什麼情緒?你是透過什麼來判斷的呢?

我們也可以透過動畫片或者電影來和孩子探討角色中的某一個人物的不同表情,比如在熊出沒中,熊大和熊二聽到深林中傳來伐木的聲音的時候他們是什麼表情?這個表情折射出了他們的那種感受?氣憤?透過他的肢體動作還有語言我們是否也可以感受到他是那種情緒嗎?因為時間有限,所以關於情緒的識別我們就只講這麼多,後期我會推出關於情緒的一個系列課程。

接下來進入第二部分映象神經元

什麼是映象神經元呢?

我用一個故事來幫助大家理解映象神經元,有一個人想要做一套傢俱,就走到樹林裡砍倒一棵樹,並動手把他鋸成,這個人鋸樹的時候,把樹幹的一頭擱在樹墩上,自己騎在樹幹上;還往鋸開的縫隙裡打一個楔子,然後再鋸,過了一會兒又把楔子拔出來,在打進一個新地方。一隻猴子坐在一棵樹上看到他幹這一切,心想原來伐木如此簡單。這人幹累了,躺下打盹時,猴子爬下來騎到樹幹上,模仿著人的動作鋸起樹來,鋸起來很輕鬆,但是,當猴子要拔出楔子時,樹一合攏,夾住了它的尾巴。故事中猴子模仿人類伐木的過程也是映象神經元的一種表現。甚至在別人生氣或者悲傷的時候,我們會和他同樣的悲傷,這種共情的能力也是映象神經元的一種表現形式。

很多家長說我控制不住我自己的情緒,我一看到孩子犯錯誤或者有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就很惱火,我就不自然的開始發脾氣,當我發脾氣的時候他比我脾氣都大。哎。

這種情況呢?有可能是孩子潛意識的叛逆或者是一種不服輸的對抗。除了上述兩種可能還有一種其他的情況。這也有可能會是映象神經元的一種表現形式。映象神經元的的特性不僅是有時候讓我們想都不用想就能做出基本的動作,同時也能讓我們在看到別人進行某種動作時,自身也能做出相同的動作。

看了小影片和我對映象神經元的描述,有些家長是不是開始焦慮了呢?當自己有情緒的時候孩子也有可能會有情緒,那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或者教會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呢?

我們來講一下第三部分情緒的管理

我們都知道情緒的覺察分為四種形式

1、不知不覺 2、後知後覺 3、當知當覺 4、先知先覺

我們在四種覺察中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是先知先覺,可有時候卻是後知後覺,甚至不知不覺。因為今天時間有限,我在這節課中叫各位家長兩個神奇的正面管教工具,既能更好的和孩子進行親子溝通,又能和我們的孩子潛移默化的對情緒進行先知先覺的情緒覺察。現在請各位家長伸出你的一隻手。從手腕到掌心的這裡在正面管教裡叫做腦幹,腦幹是我們的生命中樞,負責呼吸、心跳等。接下來我們把大拇指向掌心內彎曲,這是中腦,也叫杏仁核,他是儲存記憶和情緒的,腦幹和中腦是一個完整的動物腦,從動物到人都有它們,我們現在把剩餘的四指向內彎曲,這時候我們的手握成了一個拳頭,四個手指的位置很像一個蓋子,正面管教中叫大腦蓋子。大腦蓋子緊緊的包裹著動物腦。指甲蓋的位置是理智腦,也叫前額葉皮層,前額葉皮層負責調控情緒、人際關係、反應靈活度等。我們看一下,當我們有情緒,不能自控的時候,我們的前額葉就不起作用啦,這個時候就由拳頭變成了手掌。動物腦就露了出來。我們還能理智的去處理問題嗎?當我們不能理智的處理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大腦蓋子開啟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和我們說,“你的大腦蓋子打開了。”我們會不會意識到我們有情緒啦?我們是不是也可以透過和孩子說,哦,寶唄,你的大腦蓋子開啟啦。這個時候孩子會不會同樣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呢?尤其是在室外或者有外人在場的時候,我們這樣子和孩子說,還會出現在很多人面前我們或者孩子比較難堪的情況嗎?

利用掌中大腦,我們自己或者孩子都可以很快的覺察到情緒,並且可以迅速的冷靜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大轉盤的遊戲幫助孩子更好的處理情緒。這個活動在正面管教中的名字是選擇輪。以下內容中我會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和不同性格制定兩種不同的選擇輪。

第一種是選擇輪家長可以參考下圖。但是興趣愛好讓孩子自己來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釋放情緒,用什麼方式表達情緒。

在圓圈的中間做出一個指標,比如我們的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問一下他是否想玩一下情緒大轉盤?還有一些家長會想我家的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從來不會變換思考,每次遇到相同的事情都是在鑽牛角尖,同樣的問題總是一次次的出現。接下來我交給家長另一個選擇輪的做法,專門解決我們孩子愛鑽牛角尖的問題。

畫一個和上面相同的選擇輪,在每個空格處寫上孩子遇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問一下孩子他自己是否能想到什麼解決想法,都寫上去,然後我們也可以和孩子探討一些解決方法。把我們所有的方法都寫上去,可以讓孩子從中選擇一個方法讓他試一下。這個方法呢,我們就是藉助這個選擇輪讓孩子意識到問題只有一個,但是解決方法確實很多種。家長可以參考下圖

當兒子剛剛出生,每次我看著熟睡中的小天使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他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他會交到多少朋友?他所接觸的人會喜歡他嗎?他會怎樣和大家溝通呢?我們都希望自己有一個高情商同樣我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有一個高情商,怎麼樣才是有高情商呢?會看別人臉色,就是我們前面說的會察言觀色,能夠識別他人的情緒,也能夠識別自己的情緒,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沒有好壞,只要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恰當的情緒反應就很好。在於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有與人溝通的問題。

我們現在進入第四部分如何與人溝通

在我們與他人溝通的時候呢,我們要首先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自己

2、尊重他人

3、尊重環境

在我們與人交往的溝通中,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今天我就給大家提供一下溝通四部曲:1、講事實 2、講感受,3、問原因 4、提要求。

如何做呢?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是一個2寶家庭,哥哥兩歲,弟弟6個月。有一天媽媽看到哥哥搶了弟弟的玩具。如果媽媽用溝通四部曲怎麼和哥哥溝通呢?既能促進兄弟之間的感情又能讓哥哥避免再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溝通中無論是選擇尊重自己還是尊重孩子,我們要和孩子處於同頻中,我們首先講出我們看到的事實,我看到你從弟弟哪裡把玩具拿了過來,我們再講一下我們自己的感受,聽到弟弟哭我很心痛,因為你和弟弟都是我的寶貝,我不希望你們兩個人任何一個傷心,接下來我們問一下原因,你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讓你把弟弟的玩具拿過來嗎?最後我們可以對孩子提一個小的要求。如果下次發生同樣的事情時你希望怎麼解決這件事情呢?

透過溝通四部曲我們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是愛他的。並且賦予他權力讓他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我們生活中有情緒是對的,無論是生氣的,開心的,傷心的情緒,只要我們能夠正確的認知情緒,並且可以有效的管理情緒。和他人更有效的進行溝通。這是我們都希望做到的。

11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心理學在教育孩子日常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