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購買天價學區房,或者花大量金錢讓孩子上各種培訓班。美其名曰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將來才能在競爭中考上958、211等名校。
我想說,已經遲了,而且非常的遲了。因為孩子上小學已經6歲了。按照心理學觀點,6歲孩子的人格基本形成。6歲前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對一個人的今後乃至人生起到至關重要的決定性影響。
中國自古就有這樣一句話:"3歲看大,7歲看老",它簡單明瞭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從3歲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這個孩子青少年時期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
為什麼?
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生存,行使一定的自我功能和社會功能來適應環境,是因為每個人內部都有一定的心理結構或者人格結構的。
正是這種心理內部結構,使得一個人的認知、情緒、行為能夠穩定發揮各自作用,從而適應環境,立足社會。
每個人之所以千差萬別也是因為每個人的心理內部結構的不同。可以說心理結構決定了人的學習、工作、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也可以說決定了人的命運。
人的這種內部結構就好比汽車的動力結構。車子之所以能夠在道理上行駛,是因為汽車有它的結構。汽車動力結構的不同決定了汽車的速度和效能。法拉利的動力結構肯定與普通汽車的動力結構不同,而不是因為有豪華車庫或者保養的好。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內部結構是完整而有秩序的,並且透過這種內部結構與外界打交道,與人交往的。如果一個人行為奇怪,讓人匪夷所思;情緒不穩定,很難與人交往。那麼就說明這個人心理內部結構是有缺陷的,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這種心理內部結構6歲之前基本形成。而這種內部結構是孩子出生之後與養育者長期日積月累的互動形成的。
所以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應該從嬰兒誕生之處開始,甚至還是胎兒的時候就要開始了。
嬰兒是透過與父母互動,透過投射、內攝的心理機制將父母的形象一點點的內化到心理結構中。
父母養育孩子的態度、迴應孩子的方式逐漸在孩子內部結構裡面形成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禁忌。這樣在孩子內在形成了穩定的客體關係、自我意象以及自我認同。
內部客體關係影響今後人際交往,親密關係以及家庭親子關係。還影響一個人對世界,他人的基本態度與看法。
自體意象是一個人自信、自尊的源泉。穩定的自體意象,可以更好擴充套件一個人自我功能,加強自我力量。可以更好的學習、工作、適應環境與社會。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和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恰當的防禦,免受心理困擾。
有的人出現心理問題,主要是內部心理結構不牢固,內部客體不穩定,自體有缺陷。內在的客體與自體是破碎的,沒有整合好一個完整的、有秩序的、穩定的內部結構,從而表現出各種心理症狀與適應不良。
所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要從嬰兒養育開始。給予孩子溫暖、呵護、關愛,敏感迴應孩子的需求。這樣孩子就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美好的,我是可愛,有價值的。
同時父母也要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挫折,讓孩子知道,只有努力才能獲得。這樣孩子就會促進自我能力的提升,進一步提升自我力量。
這樣的孩子就會形成穩定的良好的自我意象以及對世界基本的信任(父母是世界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