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無處不在,但是隻要我們未雨綢繆、處處提高保護兒女的安全意識,絕大部分傷害還是可以避免的。
一
0—6歲的孩子特喜歡用小手或棍棍摳東西,戳洞洞。寶寶一歲半左右,會對周圍的小物件充滿興趣,蒙特梭利稱之為“細微事物敏感區” 。
只緣好奇是人類的天性。到處摳摳、戳戳,對他們來說這就好比成人在探索宇宙的奧秘了。
家裡面牆角的插頭或者是插線板很可能就是第一批探索區。但這有觸電的危險,若用膠布或蓋板封堵之後,他們就會覺得索然無趣而無任何吸引力了。危險自然就被隔絕掉了。

二
方形桌子、茶几的轉角需用防撞海綿包護著。特別是幼孩長高之後,眼睛正好和桌子檯面等高的時候,如若幼兒扶著桌子轉悠,桌子的方角尖容易造成眼睛受傷。
有的人家桌子上面鋪著的是那種四面不下垂的硬塑膠桌布。那種桌布的4個角非常鋒利和尖銳,最容易對眼睛產生傷害。
很不巧我女兒她奶奶家裡以前就有這種桌布,她以前每次圍著桌子轉的時候,我都寸步不離。唯恐桌布的尖角刺傷她的眼睛,有點心驚膽戰的感覺。 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蠢不可 耐 ,當時把那幾個尖角剪成圓角不就行了嗎?
三
兒女上幼兒園之時,就拿用鉛筆尾部橡皮擦字這個動作來說吧,擦字的時候要儘量避免鉛筆豎著直立,因為這樣筆尖會朝向自己眼睛的方向。
要把筆握在自己的拳頭裡,讓鉛筆成一字橫躺,拇指和食指捏緊橡皮擦擦拭,這樣可以避免有學生打鬧的時候,無意中碰到孩子的頭部或手部,導致鉛筆頭插入眼睛的危險。
正是在現實生活中發生過多起鉛筆插眼的意外,我才特意對菇涼作這樣的要求。一直到三年級用上水寫筆,對於這方面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上美工課,就離不開剪刀這種工具。我是特意買的那種刀口尖為圓角的剪刀。而且必須要有剪刀套,目的就是盡一切可能最大限度減少幼兒受傷的機率。
四
炎熱季節,帶幼兒游泳是很多父母的選擇,水也玩了,溫也降了,孩子高興,大人快樂 。但不要以為孩子套了游泳圈就安全了。
孩子因為腳不能夠到池底,玩水的時候身子容易前傾,導致倒栽蔥。如果父母未有及時發現,溺水就發生了(溺水導致腦損傷的後遺症一般是不可逆的)。
有時出意外就在父母的旁邊。而他們的父母又不出意外地,一般都是在刷手機。
五
5歲以上的孩子 ,就可以著手火災、地震等的避難教育了。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
不過我很欣慰這一類的知識在小學的時候一般學校就有了相應的課程。我們小時候可沒有這樣貼心的學科,畢竟那時候能吃飽穿暖才是第一要務。
讓孩子們瞭解火災致人傷亡最大的罪魁禍首其實不是火,而是燃燒產生的煙霧是很重要滴。
牢記逃生時避煙避火的正確做法:溼毛巾捂鼻口,溼被褥蓋身上,低彎腰、緊貼牆,快速走緊急通道。
六
凡是有可能對幼兒造成危害的尖銳的物品通通納收起來(如各類大小刀具)。
凡是有可能對幼兒產生身體傷害的物品,通通擱置於高處(如開水瓶 )。
凡是有可能誘導幼兒吞食的物品統統丟掉(比如比較小的圓珠啊,或者是其他的細小的物品,這些東西在他們眼裡,與好吃的東西沒有區別)。
七
很多爺爺奶奶會說,哎呀,我們以前有幾個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怎麼管,放羊一樣的散養著,不也一樣帶大了嗎?首先請允許我恭喜你們的孩子平平安安的長大,同時恭喜你們孩子的好運。
其實那個年代很多出意外事故的,只是資訊遠沒有現在發達,我們不知道罷了。
把幼兒撫育過程中未知的危險係數降到最低,讓寶貝們茁壯地成長正是我們長輩應盡的責任。而不應把孩子的安危系與運氣的好壞。
千萬不要因為父母的一時疏忽,造成兒女一世的痛苦。
願天下孩童們成長快樂,快樂成長,歲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