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家長來說,“比較”很多時候是下意識的反應。
曾經有一名孩子才剛剛5歲的家長吐槽,有時候也不想把自己孩子逼得太緊,但是一對比隔壁家的孩子,焦慮的感覺怎麼都忍不下。原來在這位女士住在幼兒園附近,在小區裡有很多都是孩子家長,而住在隔壁的孩子,也是自己兒子隔壁班的同學,但是同樣的年紀,自己兒子還只是能記住幾十個字的時候,隔壁孩子就已經能識字過千,甚至算數能力也非常不錯。
在這樣“懸殊”的對比下,讓這位女士分外焦急,本身在她看來,孩子的學習進度需要循序漸進,不必要太過於急進,但是等到有了“比較”的物件之後,這位女士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不是有些不對。
其實家長在孩子的早教過程中,首先需要認識到第一個事實,那就是:孩子資質本身有所不同,而大多數的孩子都只是普通人。
曾經在湖南名噪一時的神童魏永康,不僅在3歲的時候,就已經識字過千,甚至還能背誦一百多首古詩詞,快速的學習能力以及記憶能力,讓他成為周圍有名的“小神童”。每年的神童故事都不少見,甚至在今年的清華公開資料中,清華最年輕的博士生,才年僅18歲。
雖然神童的故事非常吸引人,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樣的例子還是非常少見,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小”的濾鏡逐漸褪去,很多孩子的天資看起來就沒有那麼閃耀,也只是普羅福斯的一員而已。
其次第二點: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強行對比才是正確教育理念。
22歲就成為哈佛教授的尹希,曾經在少年時期也被認為不務正業,甚至一度沉迷於網路,但是幸好及時悔改,才能夠有現在的成就。
每個孩子的成長階段都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學習能力快,但是有的孩子可能是毅力堅持強,在所擅長的領域不同時,家長不必將孩子強行對比,因為這樣只會看到孩子的“短處”,而不是看到孩子的優點,反而讓孩子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中鑽研,導致學習效率下降。
尤其對於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學會在一些現實生活中,譬如各種廣告牌、報紙資訊等等,來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知識、字詞,反而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理解,也有助於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實現自己的夢想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