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時常在考慮一個問題,有時候看文章,一些關於教育的文章,流露出只要孩子健康,就一切歲月靜好,靜待花開了。我一慣也是這樣的態度,靜待花開,讓孩子自由成長。
但我們和孩子這樣真的就萬事如意了?孩子真正會自信獨立?
我曾寫下這樣的句子:當你要求過多的時候,回頭去想曾經懷孕的那段時光,那時候的唯一要求——只要孩子健康。
這句話依然可以用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也在成長,我不反駁曾經說過的話,但我還要更深入的思考。
當我們懷孕的時候,看不見摸不著,最大的願望就是孩子健健康康。這沒有錯,但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的期待還只是一如既往的健康?
我想不是。並不是我們要求多了,給了孩子很多有條件的愛。而是,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年齡大了,身上的責任也慢慢變重。當我們是學生的時候,就要承擔做學生的責任,盡力做好學生生涯中的每件事——認真去聽課,去思考,去完成每一次作業。
不僅孩子,我們成年人不也如此嗎?都要經歷一切,都要去承擔每個人生階段的責任。
《無限可能》裡說過這麼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強。
現在想來,承擔起身上屬於我們的責任,是多麼重要,這才是真正的成長。可是,有些人像是永遠沒長大。
最近的娛樂新聞:鄭爽代孕又棄養,她如果承擔起該有的責任,像一位普通媽媽那樣愛孩子,她應該不會斷送前程。
曾經看過一個法制節目,眾多的故事裡,有一個關於代孕的故事,不同得是,這個故事裡的兩個女人都爭著當母親,代孕媽媽不要一分錢就要孩子,抱著孩子躲了起來;親生母親帶著錢,哭著找孩子。她們是觸犯了法,卻沒觸犯人性。
我們身邊人也有如此,做的不夠。
我不知道掙錢與孩子的教育,哪個重要?對我來說,教育孩子是第一,因為孩子的成長就是那幾年,錯過了就錯過了。可錢少掙幾年,就少花點總有辦法彌補。
我有一雙可愛的雙胞胎男孩,當孩子半歲大的時候,婆婆年紀大精力不夠,回了老家。當時好多人勸我:把一個孩子送到外婆家,或者奶奶家。我沒有這樣做,甚至沒想過。從生下他們,就下了決心:不管多累,我都要把兩個孩子留在身邊,給他們一樣的愛。我懂得那種長大後與母親不親近的感覺。
但我不懂身邊的有些人,或許生活所迫,她們選擇打工,把剛斷奶的孩子留給爺爺奶奶。這樣一做就是幾年,等孩子們長大,她們不去反省,卻常抱怨孩子與她的不親近,孩子的樣樣不懂事。
一個朋友,她有兩個孩子,一雙兒女。女兒今年一年級,七月的夏天她帶著女兒去學校稽核資料,老師還要單獨與每個孩子面談。等她女兒出來的時候,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她:孩子理解能力欠缺,要多給孩子閱讀,適當地去教一些知識,不然以後跟不上進度,學得吃力。
她雖然在這所城市有房子,可她還是把孩子留在老家,讓婆婆照顧。孩子們都在老家上的幼兒園,婆婆要顧那十畝田,裡裡外外家務活,哪裡還有太多的精力照顧孩子。可想而知,孩子們是時常看電視,拿手機玩遊戲。
直到女兒要上小學了,她才把他們接過來。所以就有了老師告訴她的那些話。但那個夏天,她無動於衷,還是沒有去彌補。生活怎樣還是怎樣,只是多了孩子的吵鬧。
可以想像,孩子上學的時候,她是經常收到老師的反饋:上課不認真啊;專注力不夠;拼音跟不上節奏啊;下午總是打瞌睡啊;成績倒數啊……
一學期下來,孩子無助,她也沒想過該如何去做,即使有人告訴她該怎樣做,也只是苦笑兩聲不去行動。她還是每天申請加班,常是到家孩子們都睡了,週末更瘋狂加班(週末工資高)。一學期下來,沒為孩子講過一個故事,讀過一本書。包括這次寒假,也沒為孩子規劃寒假怎樣度過,就讓婆婆照顧,管著一日三餐,
所以,並不是孩子只要健康就行了,當孩子在學校常受到老師批評時,當同學冷落她的時候,這一切都會影響她。
做了父母,不光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看著孩子健康成長。這不是上個世紀的七八十年代,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在更替變化,遵循漸進,我們要學習,成長,還有更多的責任要我們承擔。
孩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