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第五章 孩童早期(學齡前):斷奶與分離

童年早期,主要的情緒課題就是斷奶與分離。

在往後的任何年紀中,當某個情景或關係喚起他這些早年的恐懼感覺時,他便會感到驚懼與恐慌。

嬰幼兒從很早期開始,就會運用廣泛而多樣的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免受失落的痛苦。以原始形態呈現的防禦機制,是最容易被觀察的,包括否認、全能、投射與分裂。

自我防禦機制有多極端,它在人格結構中有多根深蒂固,以及它是否容易被拋開,這些對一個人有許多影響。

克萊茵之所以認為斷奶具有中心地位,原因之一是它和“俄狄浦斯經驗”的開始有緊密的關聯。

嬰兒一旦知覺到母親是完整的個體,他將轉由“抑鬱心理位置”的觀點體驗這個世界。抑鬱心理位置與早期俄狄浦斯焦慮緊密交織在一起。

允許孩子成長、前進,對父母來說,既是驚喜也是掙扎,父母的焦慮和孩子的焦慮互動影響,便會無可避免的影響到成長的發展方向。

父母認知並且涵容自身焦慮的能力,對子女的發展相當重要,也將永遠和孩子自己的性情互動影響。

弗洛伊德早年關於亂倫與弒父的故事,說明了,父母對於自己內在這部分的無知,和父母的“不知”給孩子帶來的牽連,兩者之間的關聯。父母與子女內在世界的互動作用,在此被強有力的呈現出來。

成功的克服正在對抗的複雜三角關係,核心關鍵是哀悼的能力,為他感到失去或必須放棄的東西哀悼,並且對自己覺得該負責的部分負起責任。

斷奶展現了成長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方面,他以清晰而具體的方式,描繪出個體與日後,為了成長而必須放棄對幼稚事物的依附時,所要經歷的各種掙扎努力。

一段關係,若要有所改變,參與的個體必須能夠真誠地放棄對他者的幻想或投射,並且能夠欣賞他真實的樣子,瞭解真實的他可能和自己需要他去呈現的模樣有所不同。※碰撞心靈※

所有嬰兒都必須經歷某種程度的不適感、恐懼和焦慮,而每個嬰兒也都會發展出自己的應對策略。假使他攝入好經驗的機會不夠,或運用這些好經驗的能力不足,或者其早年經驗特別痛苦,那麼如我們所見,他所發展的應對策略必然相當極端。簡單來說,極端策略的應用表示他有哀悼的障礙,因為這些策略相當於在想要緊握或糾纏“最初所愛”時,所採取的各種公然的或暗地的手段,經常因而更難理清各種情緒、感覺和衝動是屬於誰。其中最難琢磨乃至有些狡詐的策略,就是投射性認同。

※查 投射性認同。是一個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來作出反應行為模式。它源於一個人的內部關係模式(即當事人早年與重要撫養人之間的互動模式,這種模式的內化成為自體的一部分),並將之置於現實的人際關係的領域中。投射認同的一個關鍵動力是作為投射性認同基礎的誘導。使用投射認同的個體會用不易察覺的但卻是強有力的操縱來誘導與他們有關的人以限定的方式來行為。這就像是一個人將自己內部舞臺上正在上演的一個角色(一個涉及早期客體關係的角色)強行卻又是潛意識的派給另外一個人來扮演。受操縱的人被誘導著從事一種認同,即認同投射者自己否認的那個層面,這就是所謂的投射性認同。※

無論在哪個年紀能夠面對失落的現實,走過哀悼歷程,這對於要從他人身上收回投射並將之歸還給自我,也就是有機會真正的成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這些內在的騷亂與依戀,在生命早年能夠處理到什麼程度,對於即將要往外踏出的重要一步,也就是上學,有很重要的影響。

要能忍受失落、冒險改變,拓展經驗與發展關係,這些能力奠基於嬰兒和幼兒從生命最初的母嬰關係中所經驗到的涵容與安全感的程度。這些經驗將在日後成為生命的資源,讓仍然脆弱的自我透過充滿挑戰的全新努力,得到支援並延續下去。這份安全感系源自於涵容臨在的可及性,這個涵容臨在自身要有能力承受好與壞的經驗,從中學習,並能在此後,當孩子對於“存在於世界中的我”的觀感改變時,也能隨之發展與成長。這種涵容臨在的內在經驗,便可成為持續發展的自我的核心。​

8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玩遊戲影響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