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孩子說話。
作為過來人的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孩子在一歲到兩歲學說話的那些事。
小孩子說話是一種成長的自然現象,不用刻意的去強迫他開口說話,這樣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你在強迫他做事,而且還是他現在辦不到的事情。其實我們都可以發現,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非常的強的,在說話這方面,當你在他身旁聊天的時候,他就已經在學習了,只是還不能表達出來。
很多孩子為什麼剛學會說話,叫的不是爸爸媽媽而是平常大人說的短語呢?因為他們聽多了,自然就會說了。然而爸爸媽媽是我們刻意去教的,所以會比這些短語慢很多。
每當孩子想說話卻說不出時,大人不能去刻意幫孩子說,比如要什麼,這是什麼東西。要去引導他,一次不行就多試幾次。只能和孩子說,寶貝,你說什麼?我聽不清楚,你能告訴我你說什麼,要什麼嗎?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有意識的用手,指著他想說的東西或者動物。嘴巴也會跟著慢慢開口說話了。
孩子說話時,大人不能盲目的替他說出來,就好像是我們人與人之間一樣,話都讓你說了,那我還說什麼?孩子也會有這種依賴。
第二,學走路。
在孩子有足夠的腳勁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試著去走路。很多家長買個車子,讓孩子點著腳尖學走路,那是最不好的。孩子的腳都在發育,要是因為學走路而出現腳變形那就划不來了。
當孩子能站立的時候,不要去讓他學走路,應該讓他適應一段時間,並且要告訴他,一定要站穩然後再抬腳。久而久之孩子就站得穩了,膽子也大了。
當孩子能站穩了,就找一塊空地買個圍欄,讓他扶著圍欄自由走動。或者在沙發旁邊買點防摔的軟墊也行,這樣孩子就可以扶著沙發走動。
買點玩具讓孩子去拿,這樣就能鍛鍊他的行走能力,也可以弄點水果,孩子最喜歡了,孩子會一個勁的往水果方向走。這樣的狀態持續兩個月左右,孩子基本都會放開手,自己走路了。
第三,吃飯。
一歲到兩歲,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間,如果營養跟不上就會有明顯的變化。
比如說比較瘦弱或者個子不見漲。孩子和我們大人一樣,也會有喜歡和不喜歡吃的東西,他們也會偏好幾種輔食。所以在吃輔食初期,應該讓孩子多多嘗試一些東西,瞭解他的喜好。
很多孩子是吃不了很多輔食的,所以早晚還是要給他喝奶粉。比較近奶粉更容易吸收。多帶孩子出去走走,去公園和遊樂園玩。當孩子的運動量加大了,食量也會增加一點。
本文僅供參考,喜好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