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
下面是小靜醫生的一篇接診日記10月21日Sunny(化名),二年級的小學生,家中獨子。症狀:對待外界聲音不敏感。經兒童發育科的診斷結果表明,孩子的聽力無任何異常。
對任何事情都打不起興趣。眼神呆滯,缺乏靈氣。直觀上感覺,孩子很壓抑、不開心。 無論是站姿還是坐姿都不端正,總是一副有氣無力、需要依靠的樣子。激動的時候,會拉扯自己的頭髮、擊打自己的頭部和臉頰。有過一次渴望自己的離開,不給奶奶丟人的表述。
家庭背景:爸爸就職於事業單位,正處在嚴查換崗期間。媽媽是某企業的中層幹部,平時工作忙,任務重。Sunny的童年是在已經退休的爺爺奶奶家渡過的。奶奶是山東人,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情結。對於孫子,她格外的溺愛。一點委屈也不能讓孩子受,是她帶娃的基本原則,就連孩子平日上幼兒園,也需自己親力親為,不離左右。初步診斷分析:在爺爺的痛愛下,奶奶的庇護中,Sunny覺得,自己就應該被別關愛和照顧。可進入了小學,各種不公平的待遇,學習上的壓力,交往中的不順利……統統襲來,讓他頓感茫然。
不過,此時他的挫折感,尚未被激發出來,他僅僅是覺得某件事讓自己心裡不舒爽,同時,又苦於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種變化。但隨後,老師嘴裡的“不立事”、同學的打擊和嘲笑、媽媽口口聲聲的“不爭氣”、爸爸面對他粗劣的“逼迫”,都給Sunny造成了進一步的壓迫。
由此可見,一個孩子的心理存在問題,不僅僅侷限於孩子本身,父母錯誤的教育手段同時是造成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下面給出幾點建議:
1.父母要尊重孩子,承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2.給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援
3.儘可能的由父母本人來照顧孩子,尤其是孩子三歲以前。
4.不要做只會訓斥孩子,卻不會引導孩子正確思考的家長。
5.給孩子相對自由和安全的空間和敢於嘗試、摸索的過程。
6.不包辦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和決定。
7.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最後,還想提醒各位家長,想要孩子身心都健康的順利長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一個堅毅的父親,兒子也畢竟鼎力前行,一個理性的媽媽也不會培養出一個只會哭的女兒。所以,你,還有家庭中的成員將成為孩子效仿的對方,和他們未來走的足夠遠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