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意思是說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是家庭。家庭不僅僅是孩子成長的地方,更是孩子學習的地方。

但是當家庭發生變故時,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時,將會對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是悲劇。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那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所謂的原生家庭就是孩子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在原生家庭中,孩子首先要向父母學習承擔家庭角色,之後會感受家人之間的關係,最後是學習擇偶。

這些內容,都是孩子必須要在家庭裡習得的,學校是沒有這些學習內容的。要是家庭裡學習不到這些內容,那麼你就會發現,這樣的孩子到最後都會成為一個個悲劇的典型。

因此,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這種聯絡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所以,原生家庭的不幸,往往是造成孩子一生悲劇的最主要原因。

曾經震驚全國的馬加爵事件,就是這樣的例子。

馬加爵出生在一個貧困、缺乏溝通的家庭環境裡,自小懂事的他在學習方面不用父母操心,一直名列前茅,還獲得過“省級三好學生”。

就是因為貧困,馬加爵才刻苦讀書;就是因為敏感,馬加爵才需要優秀的成績證明自己;就是因為自卑,馬加爵才會不容其他人質疑、無視。

正是這樣的一個性格,才會導致他因為打牌與同學發生口角而做出衝動的決定。

不僅害了他自己,更害了其他的四個家庭。

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他自己的錯,凡是多忍忍就好了,退一步海闊天空。

然而,事實卻是不會的,他的悲劇,從原生家庭走出來就已經註定了。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說:越是”窮孩子”,身上的這些特點越明顯,藏也藏不住。

什麼樣的特點會如此明顯?李玫瑾教授總結為3點:

1.“窮孩子”沒有自信,身上會帶有一些自卑。

2.“窮孩子”捨不得花錢。

3.“窮孩子”見識很少。

這三點,在馬加爵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看到這,有人可能就會充滿疑惑:馬加爵是如何從一個優秀學生變成殺人惡魔的?

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然而,馬加爵具體的成長軌跡我們無從考證,也找不到證據,只能簡單分析。

但是,我們找一個完整的故事來具體看看,這個故事就是老舍的《月牙兒》,這是老舍親身經歷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七歲小女孩就失去了父親,只好與母親相依為命。

此時的小女孩還是懵懂單純的小女孩,與普通的小女孩沒有區別。

但是,當她拿著家裡的東西去當鋪,看著母親辛苦勞作,她也有了一種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感覺。

此時的小女孩就已經表現出來了敏感的特點。

當母親改嫁,她也跟隨母親一起來到了繼父的家,不僅可以吃飽,也開始上學了。

此時小女孩又感覺到了溫暖,內心裡逐漸陽光了起來,變得開朗了。

但是當她小學畢業那年,繼父走了,她又開始當東西,並且家裡多了陌生人。

此時的小女孩內心惶恐,無助,為前途擔憂,敏感的特點也開始顯現了出來。

尤其是害怕見到自己的同學,總感覺異樣的眼光看她。

此時的小女孩逐漸自卑,可是,不想被人看出來,要用倔強來遮掩自己。

直到母親問她的想法,她才感覺到母親已經不能保護她了,她選擇自謀出路。

此時小女孩的倔強性格完全形成,相信自己能夠生活下去,但只是一腔熱血,並沒有明確的規劃與目標。

可是,生活是殘酷的,手裡也沒有錢,時刻為生計憂愁。再加上自己對這個社會也沒有什麼認識,結果,一頭撞進了陷阱——遇到了一個體面、和氣的青年,原以為是愛情,結果是謊言。

長大的小女孩已經出落成一個女人,好看的女人,她也知道自己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對她來說,她是害怕的,她也不想要這樣的優勢,只想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沒想到最後還是需要美麗的容貌。

此時的小女孩對自己並沒有自信,也沒有人肯定她的自信,完全認不清自己,結果小綿羊遇上了狼,被一口吞下。

經過此事,小女孩打破了道德的約束,但是並沒有徹底打破,也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

隨後的女招待工作,讓她看清了這個社會對女人的種種限制,既然已經無路可走,那麼只好選擇另一條路。儘管她也知道這條路的盡頭是什麼,但是為了餬口,不得不為之。

此時的小女孩因為認識上的狹隘,沒有了其他的辦法,只能選擇自暴自棄,只是單純的想要活下去。

沒過多久,小女孩耗盡了青春,勉強餬口,雖有母親在身旁,但還是一個孤零零的人,一個孤獨的可憐人。

就這樣的可憐人,還是被抓進了感化院,倔強的小女孩不願被感化,最後,小女孩被關進了監獄,此時的她才感覺到一些自在。

老舍筆下的這個小女孩,是一個典型的悲劇性人物。

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現例項子!

小女孩的悲劇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可能有人說是從她選擇出賣肉體開始。

不,準確地說應該是從她喪父開始,從她原生家庭破碎開始。

母女二人的拼命掙扎,說到底是為餬口。

為餬口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一步步將小女孩推向了悲劇的深淵。

不難看出,當原生家庭發生不幸的時候,影響最大的就是孩子。

小女孩從懵懂單純到自卑倔強到最後的自暴自棄,可以說是原生家庭不幸最真實的寫照。

可能有人說,不對啊,你看馬加爵,他的家裡並沒有發生不幸啊!

是啊,馬加爵的原生家庭並沒有發生不幸,但是他卻生活在不幸的環境裡。

缺乏溝通交流,內心就會敏感;

缺乏物質條件,內心就會自卑;

缺乏社會經驗,內心就會狹隘。

當一個人內心敏感、充滿自卑、心胸狹隘的時候,其實這個人就已經離悲劇不遠了。

一旦有了導火索,就會如火山噴發般釋放出所有的戾氣。

這樣的例子少嗎?

藥家鑫事件、復旦投毒案、吳謝宇殺母案……

每一個悲劇事件的背後,都是一個個悲劇的孩子,都是一個個原生家庭不幸導致的。

所以,請重視家庭教育,保護好原生家庭的完整,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康、和諧的氛圍中長大,千萬不要讓孩子長大成為下一個悲劇的典型!

1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13歲男孩離家出走,家長如何做來理解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