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我不愛你。”

不僅“不愛”,有時候他還會在我對他提要求或者講道理的時候,回懟一句:“我不聽你的。”

“不愛”卡收多了,我也會鬱悶,對自己慢慢產生質疑:為什麼他就是不能聽話?他是真的不愛我嗎?他理解“愛”的意思嗎?

生娃前,我自信滿滿地和老公說“我要當個不打娃的媽媽,因為暴力正是教育無能的表現”,生娃後,當娃被我管得一地雞毛的時候,我只想做“棍棒父母”。

如今,為人父母最大的挑戰可能在於:如何將原來基於恐懼的養育方法轉變為新的養育方法,如何透過建立孩子的自律,幫助他們成為有責任的人。

如果說“專制式”的管教已經被我們這一代年輕父母所鄙視(雖然實操過程中我們經常專制),那什麼是好的管教方式,且能讓娃心甘情願地受管教呢?

基於育兒方面的打擊,我開始翻看那些曾經被我嫌棄的育兒方法論書籍。

《雙向養育》裡,作者傑恩·梅傑提出了除專制、放任之外的第三種養育方法——雙向養育,即解決問題的責任由父母和孩子共同承擔。在這種養育方式下,父母是透過示範如何承擔責任進行教導孩子。

後來,在《西爾斯育兒經》裡,我看到了作者威廉·西爾斯引入了“依附性養育”的概念,即養育取決於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只有當孩子依附你,對你有足夠的安全感時,有這個前提,你再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年齡段進行或專制或溝通或改進的管教方式,管教才能真正生效。

當我看到這段解釋時,才感覺找到了真正的源頭。

可能命運贈送的“省心媽媽”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對於特別難帶的孩子,父母最好的和最差的秉性都會充分顯露出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建立依附性的親子關係,有幾個要點:(1)儘早;(2)聆聽交談,瞭解孩子;(3)建立規則;(4)榜樣示範。要點只有幾個字,但要走過的真實的路卻很長。

拉夫卡迪奧·赫恩總結了孩子是如何改變父母的:“人只有在成為父母后,才能理解人生、世界以及任何事情意味著什麼。從此,他們眼中的一切都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無論如何,媽媽永遠愛你。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哄孩子和婆婆吵的不可開交,老公什麼也不問把我罵了,真委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