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相信很多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而且往往此話一出,再“熊”的孩子也都能夠受到一定程度的“震懾”。所以,在父母遇到管教“無能”的時候,這句直擊孩子內心的話便成了父母的育兒“殺手鐧”。
但很少有父母意識到,這種看似有效的手段,實際上是在透支未來的“親子關係”。
媽媽的假裝遺棄行為,傷害了孩子脆弱的心,母子關係出現裂痕樂樂6歲前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住,小小年紀的他渴望能夠早點回到父母身邊。所以在媽媽接自己回城裡上小學的時候,樂樂看得出來很開心。就連跟著媽媽回“自己家”的路上卻是蹦蹦跳跳的。
可是,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的樂樂也確實淘氣,這讓忙於工作的樂樂媽有些頭疼。於是為了讓孩子乖乖聽話,樂樂媽想了不少的辦法。一天,樂樂又惹媽媽生氣了,樂樂媽氣急之下脫口而出,“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回奶奶家再也不接回來了!”
原本還不當回事的樂樂聽到媽媽這樣說後,愣了愣神,隨即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看到淘孩子被“震懾”住了,樂樂媽居然有些“開心”,畢竟這招“嚇唬”的方法要比打罵都來得輕鬆。於是這句“我不要你了”的“嚇唬”在以後的生活中頻繁出現。
隨著樂樂進入叛逆的青春期,樂樂媽發現那句一向管用的“我不要你了”慢慢地失去了作用。而更加令樂樂媽沒有想到的是,兒子與自己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
在一次爭吵時,孩子氣不過對她說到:
“我寧願不在你身邊長大!反正你總想著不要我,你當初真不應該把我從奶奶家接回來。”
兒子說的話讓樂樂媽有些吃驚又有些難過,她沒想到自己會被孩子記恨在心裡,更沒有想到自己最開始的一句氣話居然在孩子心裡留下這麼深的傷痕。
顯然,樂樂媽的那句“我不要你了”就是典型的“假裝遺棄”式表達,雖然大人知道這是“假話”,但是孩子們卻發自內心地當真了。這句在父母看起無足輕重的話,卻像銼刀一樣,讓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鮮血如注。
假裝遺棄的危害,孩子實際上難以承擔,父母別不當回事1)破壞了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父母們會發現“假裝遺棄式”表達很容易在孩子身上發揮作用,而這種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孩子感受到了“恐懼”。
孩子出於被父母“拋棄”的擔心,整個人都會處於心驚膽戰的狀態,特別是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會對他們安全感的養成造成極大的影響。
2)影響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孩子們因為在父母處感受到了情感上的“脅迫”,他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認定就很容易會出現偏差。這使得他們對於親密關係感到膽怯,這也會造成孩子對父母信任的缺失。
於是在假裝遺棄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對於親密關係的建立表現出了排斥心理。
3)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
假裝遺棄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孩子不確信自己在父母心裡的重要性,不斷地否定自我價值後出現自我貶低的心理。假裝遺棄式教育讓孩子變得不自信,進而陷入自我否定的“差評”之中。
這些行為都是“假裝遺棄”,傷害孩子於無形,希望作為家長的你沒犯過1)習慣用“遺棄威脅”式表達
“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你再犯錯,我就讓警察把你帶走!”類似的“遺棄式威脅”很容易讓孩子陷入恐慌和無助的心理狀態之中。雖然大人知道這並不可能被實施,但是孩子卻很容易“信以為真”而惴惴不安。
2)靠“轉身離開”來制止孩子哭鬧
孩子犯錯了,家長卻自顧自走開,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原地,類似的場景在生活中也不乏多見,父母轉身離開的樣子讓自己的情緒得到了釋放,但他們留下的背影卻讓孩子感到絕望。
父母的“決絕”讓孩子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孩子無法釋懷。
3)採用否定式評價打擊孩子
“你真是沒救了!”“你太讓我失望了!”類似的否定式評價讓孩子倍感壓力,這不僅會打擊到孩子的自信,還會讓孩子陷入對自己“無能”的懊悔之中。父母的“嫌棄”讓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心理遺棄的傷害。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可置否,但是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卻會讓這份愛被遮擋被誤解。恰當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愛的教育,以讓孩子受傷的方式來實現管教,這著實是父母教育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