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媽媽,你的褲子溼了,小心不要感冒了。”

孩子貼心的話一出口,我突然就愣住了,心裡除了驚訝於影子的體貼之外,還生出了些許愧疚之情。

是呀,水打溼了我的褲子,影子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媽媽真沒用、媽媽做錯事情了,而是媽媽會不會因此感冒?

今天因為著急地從洗手間往廚房走,結果沒看到影子的刷牙杯在洗手池邊上放著,我不小心碰了一下,水瞬間就撒得滿地都是,我的褲子也溼了一大片。

我一邊趕緊清理地面、一邊趁機教育影子:“寶貝你看,媽媽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就會變成現在這樣,你自己平時做事要多加小心,不要像媽媽這樣冒冒失失的。”

於是就發生了開頭那一幕。

而我,在孩子發生相同的情況時,我的第一反應是訓斥批評影子,而不是關心影子的現狀、詢問事情發生的原因以及她是否需要我的幫助?

記得上週二晚上,影子拿著杯子喝牛奶時,沒有抓穩杯子掉到了地上,結果她的身上、沙發上、地面上全都是奶漬,我看到後怒火直蔓胸腔,感覺都快被她氣炸了,忍不住大聲教訓道:“你怎麼這麼不小心,我已經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拿杯子的時候要抓緊杯耳朵,不要一邊喝一邊玩,你怎麼就是記不住,如果注意一點就不會變弄成現在這樣子了。”我噼裡啪啦說了一大堆。

影子穿著被牛奶弄得又黏又溼的衣服站在那裡,一動也不敢動,委屈的淚水不停地在眼眶裡打轉。

現在回想起來,我才知道自己當時的做法是多麼的愚昧錯誤,不但沒能讓影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反而在無意間傷害了她幼小的心靈,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差勁的孩子,一個不被媽媽喜歡的孩子。

其實,當孩子不小心做了錯事的時候,本身她已經有了不好的體驗,心裡已經很難受了,也已經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立馬對她進行批評和指責,不是讓孩子在惡語中記住這次教訓,而是應該找到孩子不小心的原因,問問她需要什麼樣的關心和幫助。

我們此時懲罰孩子,對他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他會忘記自己的原始感受,只記住二級感受。當二級感受佔上風的時候,孩子會十分關注大人的情緒狀態,把全部的能量都用在如何迴避二級感受上,就沒辦法去總結自己做錯事的經驗教訓了。

在尹建莉老師的書中也曾經提到過,在懲罰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容易出現以下四種行為:

(1)怨恨—“這不公平,我不能相信大人。”

(2)報復—“現在你贏了,但是我會想辦法贏回去的。”

(3)叛逆—“我就是不要聽你的,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4)退縮—偷偷摸摸(“下次我一定想辦法不被你發現。”)或者缺乏自信(“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是一個差勁的孩子。”)

記得在龍老師的社群裡,我曾經看到一位媽媽聊到自己的一位朋友,她是一位未婚媽媽,18歲兒子突然離家出走,起因是從小被媽媽打罵造成了心理創傷,孩子對媽媽產生了怨恨心理,在一次次爭吵中孩子的情緒終於爆發,導致了事情的發生。

其實像這樣在成長過程中經常遭受打罵與責備的孩子真的太多了。父母愛孩子,卻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也不懂得如何傳遞愛,往往“關心則亂”,遇事非打即罵,造成了很多悲劇的發生。

正如林格所說: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當孩子難免發生過失時,父母的態度不一樣,也造就了對孩子產生的影響不一樣。

就像《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一書曾提到過:“年幼的兒童,對社會和家庭規則還比較陌生,要按成年人標準去做好一件事,大部分情況是做不到的。

要兒童學會規則,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需要不停地練習,也就是言傳身教。

兒童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改錯的程度。

也就是說孩子犯錯了,不要從父母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

我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沒必要為了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既然事情已經這樣了,我們要做的就是,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就好。

於此同時也告訴我們,作為父母需要反思自己教育的態度。

那麼當孩子犯錯時,媽媽如何引導才是正確的呢,在這裡我總結了一些經驗分享給大家:

(1)當孩子不小心犯錯時,不要一味指責批評

孩子很多時候的行為,都是無意識的,所以如果孩子不小心犯錯了,不要著急去批評和指責,因為他本來就知道自己做錯了,如果父母再指責,孩子心理就會很內疚,難過,不僅沒有起到警示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覺得我做錯了,你又說了我,那就扯平了。對於我們來說得不償失。

(2)與孩子產生共情

孩子做錯事,本來心裡已經很內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此刻的感受,我們可以溫柔地問孩子:“寶貝,是不是不小心?沒關係,我們從這次事中吸取教訓就好,下次就不會發生同樣的錯誤了。”

當我們理解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內疚之情就會轉化為感激,感激媽媽沒有說他,他就會把媽媽的話放在心上,下次遇事就會更加小心。

(3)弱化孩子的行為

孩子不小心做錯了,我們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寶貝不是故意的,下次小心一點就好。”我們弱化了孩子犯的錯,孩子就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耿耿於懷了。

(4)詢問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孩子不小心做錯了事,可能此刻需要我們幫助他,就像上面提到的孩子把奶灑了一身,孩子此刻可能衣服溼了,需要我們幫助他換衣服,衣服換了,孩子的心情也就好了很多,我們再一起幫助孩子收拾殘局,孩子也會心情愉悅起來。

其實,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難免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而對孩子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我們不應該再用強化錯誤的做法來對待孩子。只有用科學正確的方法養育孩子,他才能理解父母的關愛,從而對父母、對社會滋生出更多的關愛。

作者簡介:小影子媽媽,一名80後全職寶媽,家有四歲女孩一枚,堅持親子早教三年,堅信科學才能育兒,希望透過學習,努力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與孩子同努力,共成長!做親子育兒的實踐者。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學漢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