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兒童對語言的學習都要經歷簡單發音階段、使用單詞階段、熟練使用語法、句法階段。儘管有的語言非常複雜,兒童還是能夠掌握它們。他們能夠區別詞語的屬性,比如單數和複數、陰性和陽性,時態和語態,以及字首和字尾,等等。還有,西方兒童使用語言的年齡,與非洲兒童掌握自己語言的年齡相當。

研究發現,不同聲音的發音也遵循一定的規律。單詞的所有音節都透過一定的機制發出。有些音節的聲音,需要鼻子與喉部協調運動才能發出,有些音節的聲音,需要舌頭和麵頰協調運動。因此,在兒童學習語言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機能都參與其中,使之能夠掌握自己的母語。一個成人,在別的國家往往連發音都辨不準,更不用學習這種語言了。所以說,人類只能真正掌握自己的母語,而且,只有兒童才能熟練地學習聽到的語言。

對母語的學習不是有意識的,而是在無意識中進行和完成。當兒童接觸到一種語言時,它就變成了兒童的一部分。成人可不一樣,他們只能有意識地學習語言。兒童的語言學習是無意識的,可以說是一種自然機制,說是超自然的機制也無不可。這個過程我們難以觀察到,但其作用卻適用於全人類。

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給人深刻的印象,但其他一些細節同樣令人驚奇。其一,不同種類的語言發音具有連續性,一代代相傳;其二,無論是艱深的語言還是簡單的語言,對於兒童都一樣,沒有難易之分。無論哪個種族的兒童,都不會覺得學習母語有什麼困難。

我想到一個有趣現象,可以類比兒童對語言的學習。假如我們需要一些東西的圖片,有兩種方法可以得到,或者自己動手繪圖,或者拍相片。這兩種方法存在很大差別。拍照是在瞬間完成,圖片透過留在感光片上,無論底片上的化學反應簡單還是複雜,都是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而且,記錄1個物體和記錄100個物體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差別。繪畫就不同了,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而且畫的東西越多,花費的時間越長。

另外,用照相機拍照,底片上的影像是在黑暗中形成的,語言的發展過程與此類似,也是形成於“黑暗”之中。語言在不知不覺中定型,而且一旦定型就無法改變,這也如同攝影成像。

兒童對語言的學習在無意識中開始。學習完成之後,語言機制就成為了大腦的一部分。正是這一機制導致上述現象發生。

如果我們相信這種解釋,就能夠聯想到兒童學習語言過程中發生了什麼。這個問題引起很多人的興趣,並且對此進行技術研究,但是這種研究並不令人滿意,因為很多工作是觀察性的,無法達到必須的準確性。

這種研究從嬰兒出生一直到2歲,或者2歲以後。研究者記錄孩子每天發生的事情,透過這些記錄,可以發現許多轉折性的變化。處於這個發展階段的兒童,內部的工作量可能很大,但是我們難以觀測到。

而且,我們能夠觀察到的進展不是逐漸發生的,往往是跳躍式的。比如在某一時間,孩子開始形成音節發音能力。從外部表現看,這種能力在其後幾個月沒有什麼進展,可突然之間,兒童就可以說單個的詞了。其後很長一段時間,他只能說一兩個單詞,似乎這方面的進展停止了。其實不然,他們內部正在發生穩定的變化。

人類的發展也有類似的情況。原始人的生活水平很低,在歷史學家看來,這種狀態往往持續幾個世紀,沒有什麼進展。其實不然,這種生活的內部正在發生變化,終於導致出現一個快速變化階段,隨後是一個平靜時期,接著又出現一個飛躍。

兒童學習語言的情況與此類似。心理學家相信,兒童不是始終一字一句地學習語言,一定有類似的“爆發現象”。他們發現,兒童發育到某一時期,會突然說出許多單詞,幾個月之前他們還在咿呀學語,幾個月之後就能說出很多名詞了。

這種“爆發現象”持續出現到兒童2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兒童已經能說複雜句子,而且掌握了各種語法。他們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使這種能力從無意識的狀態過渡到了意識狀態。這時候,他們開始不停地說話了。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孩子愛看動畫片,大人這樣做,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