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知道嗎?有個說法:中國是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的國家。
先看兩段經典的話:
第一段:
“渴不著,餓不著,淋不著,凍不著,有吃有喝,你一個小孩子有啥煩心事兒?”
第二段:
“同一個教室,同一個老師同一套教學,為什麼某某某就能某某某,你為什麼不行?”
如果你聽到了,我一點也不恭喜你,很不幸,我們兩個和我好多同學,我們一起中招了。
最開始,我以為只有自己聽說,後來才知道好多好多好多家長和某些老師,真的都這樣對待孩子。
孩子聽到這個,總是出離的憤怒,往往回擊曰:
“豬也是有吃有喝!人是豬?”
家長辯白不過一個小孩子,自尊受損,揪著衣領過來,按到膝蓋上,剝去褲子,右手揚起,狠狠落在孩子小屁股上,怒斥:“小兔崽子,翅膀硬了,敢頂嘴了?”
孩子會說:“媽,不要罵孩子是小兔崽子,從遺傳學上來說,對家長不利。”
好吧,孩子不會說這個,那是郭德綱說的。
同樣的,面對老師這種“同一個教學環境,你為何學不好?”的無端指責,孩子往往低下頭,不發一語。
因為,小孩子對於教師的恐懼,大於對家長的恐懼。
孩子被揍,這個小孩子會反省嗎?肯定不會,只是哭,哭泣不是屁股疼受不了,當然這是一方面。更大的痛苦是惱恨自己:為什麼我力量那麼小?那麼弱?為什麼我不是大人?為什麼我反抗不了他們?
面對教師的指責,小孩子會想:我好笨,我好蠢。隨後產生自卑心理。
之所以提這兩個場景,實在是小孩子的世界,往往是家和學校兩大部分組成。
越是小的孩子,某種程度上是家長父母的附庸。直到他經濟獨立之後,才算真正的成年。
提問提出的,孩子為什麼會離奇的抑鬱?
抑鬱,還離奇?
某些人失憶了吧?還是你以為一下子就長那麼大個?
外國某位教育家說得特別好:兒童成長的過程,無異於一次大的冒險。
回想小學,初中那段經歷,真的有時候覺得……不堪回首。
作為已經進入社會的人,看到“學習壓力”這四個字,和看到那些小孩子由於學不會哭泣的畫面,挺好笑的。
可當仔細回憶自己求學的歷程:聳然一驚!
兒童的世界和現在相比,學習的壓力實際上就是成年世界裡面的KPI。
你得達到,你必須達到。
儘管達不到,也有後果,後果往往也未必那麼嚴重。可自己心頭上的壓力,往往等不到後果來的那一刻,就抑鬱,就崩潰。
當然,如果你想混,也能混得下去。
兒童,青少年的世界不只是學習,一樣充斥著的友情的煩惱,愛情的煩惱。還有校園暴力什麼的。
易烊千璽《少年的你》,其中表達的愛情和校園暴力的鏡頭,哪怕每個人不親身經歷,但是我們必然都是旁觀者。
以上種種,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誰經歷過?誰有經驗?不都是慢慢的探索?
而且有些話,真的不方便告訴家長:真的以為孩子不要面子嗎?
還有,不知道怎麼表達。
第三,即便說了,要麼老師和家長不在乎或覺得很可笑。或者他們也幫不了什麼忙。
這就讓孩子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
2018年,北醫兒童發展中心曾發過一篇中國兒童自殺報告——《你知道中國是兒童自殺第一大國嗎》。
報告中提到一則資料,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15~24歲青少年佔自殺總人數的26.64%;5~14歲的少年兒童自殺佔自殺總人數的1.02%。然而,這個資料比例依然在逐年攀升。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是世界上兒童自殺第一大國。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大約有24.39%的中小學生產生過自殺的念頭,認真考慮過自殺的有15.23%,曾經計劃過自殺的有5.85%,並且有1.71%的中小學生自殺未遂。
有關部門什麼時候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