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把《家長調查問卷》順序做了統計,
週末時間,我又整理了第二遍,
這一次,我把關聯性問題做了比對分析,
其中有幾份問卷引起我的關注:
我向家長提出的問題是:“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原因?”
家長的回覆是:“在幼兒園發生不愉快的事”
“園內學習內容難!”
“怕被批評”
他們的回覆有直接關聯嗎?
我們再看一下關聯性問題:“教師最需要提高的方面?”
回覆是:“親和力、耐心程度”
還沒有看出來關聯是嗎?我們繼續看另一個關聯選項:
這幾位家長分別給教師的責任心和師風師德情況打了“一般”“一般”“良好”。
這三個遞進的問題,逐漸觸探到家長最關心的關鍵點,明晰了我們教師日常工作中應當提升的環節。
最近,“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很紅,網上各種解讀。
“第一性原理”本來是2300年前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但被特斯拉的創始人——美國商界奇才埃隆·馬斯克多次引用解說自己的商業思路,因此大熱起來。
好奇之下,我研究了一下這個網紅新概念。
一、什麼是第一性原理?
埃隆·馬斯克的原話:“把一切歸結於事務的基本本質,然後從此處開始推理,這不同於類比推理——即照搬別人的做法然後稍加改動。”
一句話概括,第一性原理就是——回到事物的本質去思考問題,而不是類比。通俗點說,就是不參照現成的經驗,從源頭開始思考。
昨天,帶轉轉去學美術,回來的路上轉轉很主動的向我提出問題:“媽媽,我喜歡在這裡學畫畫,你知道為什麼嗎?”
“為什麼?媽媽很願意聽你分享”
轉轉說:“我喜歡這裡的老師,因為她很溫柔,我畫錯了的時候,她很溫柔的安慰我說,已經很好看了呀;我不會的時候,他很耐心地再教我一遍;我不小心弄撒顏料的時候,老師不會生氣,她會小聲地告訴我,沒關係拿抹布擦一下就好了……”
“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溫柔的,說話聲音輕一點兒。如果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很大聲、很生氣,我會特別傷心,因為我也知道自己犯錯誤了呀!我又不瞎,我已經看到了,我的心都碎成兩半了,你為什麼還要吵我?這樣會讓我感覺很失敗很丟臉……”
我問:“老師越大聲,越發脾氣,你們會越不聽話嗎?”
轉轉:“他們長得那麼高,我們可能不聽話嗎?”
最後一句話深深戳中了我:
“他們那麼高”,我們不得不聽。
我想說的不是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或者教學風格,我只是想說,師風師德的高尚,不僅僅是底線思維裡有沒有行為上的虐童,而是從人格上,態度上,我們有沒有真正把孩子當作一個平等的全人來看待?
以成年人生理佔據的壓倒性優勢來解決問題,不是合格的教育方式,以暴制暴,然後呢?
我希望師風師德建設能夠更完善,從心底裡尊重每一個生命開始。
過去一個月,我在外部三家幼兒園跟班當老師,三園出勤率均在94-97%,
而我們的幼兒園呢?孩子們出勤率始終在50%左右盪漾,極寒天氣的兩天出勤率甚至跌落至20%。真的只是天氣原因?為什麼其他幼兒園依然保持近於全勤的狀態?
“在幼兒園發生不愉快的事”、“園內學習內容難”、“怕被批評”
“老師應提升:親和力、耐心程度”
“教師的責任心和師風師德:一般”
三個逐漸深入的問題,讓我們回到事物的本質思考,我們的教育缺失了什麼?
教育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說,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呢?
你到百度裡去搜,至少有100種答案等著你——
教育就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或者說學習的功能就是提高生存機率;教育的本質是資訊傳遞;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心靈;教育的本質是愛;教育的本質是育人,不是教書;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要我說,教育的本質恰恰就是不確定性。
企業知道生產了什麼產品,按照統一標準,流水線出來的定是同樣的產品;
而我們永遠不知道,這群小小的天使,下一秒會不會蛻變?蛻變成什麼?
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這個行業不應該追求效率,更不要追求效益。
孩子的成長沒有KPI,沒有固定的投入產出比,老師們的焦慮和急躁對孩子們是一種無形的負擔。
接觸了四所幼兒園的孩子和老師之後,很容易觀察出來這樣一個現象:
老師脾氣越大、越急躁、聲音越大,這個班的孩子秩序感越差,專注度越低,能力發育越慢。
可以說,老師越慌張,孩子越不知所措;老師越從容,孩子越有定力。
孩子們~
對不起,是老師太著急了,
太期待看到你們的成長,
得到你們的迴應,
卻沒有人提醒我們:
在這個焦慮的世界中,唯一不需要拼效率的就是愛!
你們看,
老師也會犯錯誤,
老師也願意改正錯誤,
你,是不是也同樣願意說一句:
“沒關係,擦乾淨就好了……”
轉轉說:“我做了一個夢,我好像是一下子擁有了什麼神奇的魔法,一下子就不再犯錯誤了,老師對我溫柔了……”
你們的笑臉就是喚醒我的神奇魔法,
所有老師都會溫柔而堅定的伴你們成長,
3月1日見,
我愛你們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