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一位讀者問:

我以為有了這些準備,孩子上幼兒園會適應得很好,沒想到上了快兩年幼兒園了,一直被老師各種投訴:

別人吃飯,他自己不好好吃,在座位邊跑來跑去;

別人集合排隊一起去操場玩,他一個人不排隊就自己跑出去;

小朋友一起玩玩具,他動不動就和別人發生爭搶,有時還會動手……

總之,幼兒園生活的每件小事上,幾乎都出問題,搞得我也很頭疼。我想不明白,之前花了那麼多功夫培養他的社交能力,都白做了嗎?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我看來,原因其實很簡單

這位媽媽關心的、著力培養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而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能做一個遵守幼兒園生活規則、不給老師和自己找麻煩的孩子,需要的是“社會能力”。

社交能力VS社會能力,一字之差,內容大不相同。看不到、不能理解這一字之差,父母給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就很可能跑偏。

很多父母在早期教育中,都把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重點,放在社交能力的發展上,認為社交能力足夠好,孩子以後上幼兒園、上學就沒問題。

培養社交能力,父母最關心的又是以下兩個因素

一是會不會交朋友。

如果孩子喜歡一個人玩,不怎麼喜歡、擅長和小夥伴交朋友,父母就會擔心他以後與人交往的能力有問題,上幼兒園、上學會遇到困難。

二是會不會主動“叫人”。

如果孩子見到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不會像“別人家孩子”那樣甜甜地說“爺爺好”“奶奶好”“叔叔好”“阿姨好”,父母就會認為,孩子沒有禮貌,以後不太會被老師待見。

孩子喜歡交朋友、會主動“叫人”,當然不是壞事,具備一定的社交能力,也是孩子早期發展的內容之一,但如果父母沒有找準社交能力發展,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的位置,把它誇大到“包治百病”的程度,忽視孩子適應社會生活所需的其他能力的發展,就會和提問的那位媽媽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的社會能力不足

為了幫你弄明白“社交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差異到底在哪兒,咱們來梳理一下孩子“成長”的主要內容。

發展心理學把我們通常說的“成長”,稱為“發展”,認為一個人的發展,主要包括三個主題:

生理發展:大腦、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和性的發展。

認知發展: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社會性和人格發展:

情緒、氣質、依戀關係的發展;自我概念的發展,包括自尊、成就動機、自我認同感、對他人瞭解的發展等等;性別差異和性別角色的發展;道德和親社會自我的發展,包括道德觀念、利他主義的發展,攻擊行為的必要約束和剋制等等。

總體來講,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的目標是具備自我概念,瞭解自己,具備社會能力,瞭解他人並能與他人合作、適應社會生活。

其中父母關心的“社交能力”的發展,只是社會性和人格發展的一小部分,而不是全部,孩子僅能做到open(開放)和social(善於交際),並不意味著他能瞭解他人、與他人合作、適應社會生活。

舉例來說:

一個孩子可能嘴巴很甜,但是內心對他人缺乏善意和同理心,就很可能剛剛叫完“阿姨”,轉臉就對媽媽說:“這個阿姨不好看,她太胖了!”

一個孩子幾分鐘功夫,三言兩語之間,就能和剛剛見面的小夥伴成為“朋友”,但也很可能認為,既然他是我的朋友,就不能再和別人交朋友,他和別人交朋友讓我不開心了,我得想辦法讓他們也不開心。

——這就把“朋友”的意義理解得太狹隘了,從而導致很多狹隘的行為。我遇到的關於孩子交朋友的諮詢很多,大部分情況都是,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的“朋友”之間互相控制、互相威脅。如此交朋友,孩子的社交活動就大大跑偏了。

一個孩子可能既會交朋友,嘴巴又甜,但他很可能只是喜歡讓爸爸媽媽或者其他成人看到他這些好表現,當大人沒有特別留意他時,他就根本不在意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什麼樣的行為不夠好,而自行其是、為所欲為,像提問的那位媽媽的寶貝一樣,在幼兒園不斷製造各種小麻煩。

那麼,社會能力發展良好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作為父母,我想我們可以簡單理解成—— 上幼兒園,能做一個合格的幼兒園小朋友,上學,能盡一個學生的本分。

真正的社會能力,本質上就是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的能力

做了丈夫妻子,能成為合格的丈夫、合格的妻子,甚至成為很好的丈夫和妻子;做了父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更好的父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能儘自己的本分,充分勝任、足夠負責,甚至做得優秀。

孩子也是一樣,他的社會能力是逐步發展的,我們不能要求一個五歲的孩子知道怎麼做,才是一個合格的小學生,但如果父母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在社會能力方面給了孩子全面的培養,他應該足夠明白:在幼兒園,我應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幼兒園小朋友。

能做合格的幼兒園小朋友、充分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在社會性發展方面,就初步具備了一個全面且良好的框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經歷的積累,等到上小學,他會很自然地學會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

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的社會能力發展就遠遠不夠,他不但在幼兒園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將來上了小學,也依然會困難重重,成為老師眼中的“問題小學生”。

總之,父母把“社交能力”誇大成孩子“社會能力”的全部,只重視“交朋友”“愛叫人”這兩件小事,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社會能力發展的嚴重欠缺。

解決之道:就是弄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社會能力,然後全面培養孩子瞭解他人並能與他人合作、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讓他在各個年齡段,都有足夠的能力勝任自己的社會角色。

已出版《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

12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