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怦然再心動#

學會正確愛孩子

經常從網路上看到這樣的訊息,某個孩子把父親或者母親殺死了,或者父母把孩子殺死了。每次看到這樣的訊息,都非常痛心。為什麼最親密的人,會變成仇人?《易經》雲:"履霜,堅冰至。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也就是說,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絕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很早就出現了問題,而我們父母不自查而已,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當初我們看到孩子出生,是不是都抱著欣喜的態度,祈願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我們事無鉅細的照顧孩子,為了孩子願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在所不惜。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也對孩子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甚至希望孩子去完成我們沒有完成的心願,讓孩子揹負巨大的壓力去面對競爭,當孩子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時,就對孩子百般指責。孩子體會不到父母的愛,只覺得父母把自己當成學習機器,因此會產生厭學情緒,也會對父母產生怨恨。

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面對父母的不理解,會非常叛逆,甚至和父母對著幹。一些特別優秀的父母,自己本身非常優秀,所以對孩子期望值很高,希望孩子將來超過自己,因此從小就對孩子要求很嚴格,當孩子沒有預想中的那樣優秀時,就會指責批評,言語犀利,打擊諷刺,否定孩子的付出,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放大孩子的缺點。這樣下去,親子關係肯定會緊張,劍張拔弩,一句話不投機,就會爭吵起來,甚至還會發生身體衝突,如果失去理智,很容易發聲悲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一旦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做為父母,應該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孩子堅實的依靠。孩子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他只是藉助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而不是我們的所屬品,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是非觀。孩子"叛逆"是他渴求被正確對待的一種吶喊,一個太聽話的孩子絕對是一個沒有創造力的孩子,甚至說是失去自我的孩子。

特別是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每天的功課非常多,考試壓力大。父母如果不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只關注孩子的成績,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親子關係出現問題,孩子就會迷戀手機,迷戀電子遊戲,他只有在虛擬的世界裡,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才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感。所以,手機和電子遊戲不是罪魁禍首,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溝通,孩子找不到傾訴物件,才會有的一種寄託方式。

如果連這種寄託權利都要被父母剝奪,孩子不是抑鬱就是仇恨。所以,只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會解決一切問題。而良好關係的關鍵就是父母要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需求,要從心底去接納孩子原來的樣子,從心底去欣賞孩子,不抱怨,不指責,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激發內在動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要學會正確愛孩子。讓我們都放下功利心,真正從心底去愛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用自己的榜樣作用來引領孩子積極向上,勤奮努力,而不是用嘮叨和說教來教育孩子。我相信,只要我們相信孩子,不斷的鼓勵孩子,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成為讓我們驕傲的人。

特別是單親家庭的父母,面對生活的壓力,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對生活的不如意發洩在孩子身上。也不要為了孩子,就犧牲自己的工作,犧牲自己的成長,然後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揹負巨大的壓力和愧疚去生活,這樣的孩子是不會幸福的。

任何時候,我們父母都不要忘記愛自己,成長自己,積極陽光的面對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幸福的,積極樂觀的。這樣,孩子才會心無旁騖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讓我們學會正確的愛孩子,做孩子最堅實的後盾,讓孩子可以去廣闊天地自由飛翔。等他們飛累了,倦了,回到家裡,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

讓我們用一顆純潔無暇的心去愛我們的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做孩子心靈的傾聽者,去做孩子智慧的引領者,去做孩子理想的託舉者。只要我們相信孩子,看見孩子的閃光點,孩子就一定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簡介

江霞,商南縣某小學教師,愛好傳統文化,喜歡用聲音去感知文字的魅力,用聲音去傳播文字的心意,喜歡用文字來記錄生活的點滴,感受生活的美好!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空中花園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