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的協調能力,是指全身各個部位能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動作。假如寶寶身體各個部位協調不好,他就很難做好某件事情,他的能力就會很差,不可能健康成長。例如,海海總不會踢球;為什麼呢?因為海海總是不能正確提起腳踢球,這是協調能力沒有培養好。培養協調能力,除腳以外,還要培養腳與手。手與手、腳與肩等等方面的綜合協調能力。可以用下面的鍛鍊方式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

一、跑步剎車。目的在於使寶寶在跑步過程中能控制自己的身體平衡。父母站在孩子對面,逗引孩子跑向自己,但孩子容易摔倒,不容易維持穩定,這需要父母合作,當孩子快跑到面前時,趕快抱住他。長時間訓練後,只需父母用手輕輕一擋,寶寶就學會"剎車"了。

二、學踢足球。目的在於培養孩子腳與身體其他部位的協調。先朝一個大目標踢球,如把球踢到牆上。時間長了,再跑動踢球。把球慢慢滾著,讓寶寶從遠處跑著把這個球踢給爸爸或媽媽。在跑動踢球時,爸爸或媽媽先示範。當然,寶寶下肢力量小,球踢得不遠,但要鼓勵寶寶踢得好。

三、開倒車,目的在於讓寶寶腳與手協調發展。在寶寶面前放一個拖動式的玩具,如拖拉小鴨等,讓寶寶看著玩具拉動,這樣就必須後退才行。這時,要鼓勵寶寶,同時要在寶寶身後跟著保護他,以免摔倒。多練習,寶寶就能開倒車,學會倒著走路了。

四、更上一層樓。目的是培養寶寶的手腳協調能力。把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他不能輕意夠著的地方,鼓勵他自己想辦法去取,寶寶很願意做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他會想盡一切辦法登高取玩具。首先,他會去找小凳子,自己扶著凳子爬到桌子上,然後取下玩具。這種方法對鍛鍊寶寶的體質很有好處,但大人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安全。

五、拋氣球。目的在於鍛鍊寶寶的手眼四肢協調。讓寶寶將充滿普通空氣的大氣球向上拋,當球快落到頭上時,用頭、用手或者用身體其他部位向上頂氣球,使氣球不著地。

六、開飛機。鍛鍊寶寶的身體平衡能力。讓孩子兩臂側平舉做飛機的翅膀,在地上小跑,時而直起,時而彎腰,像飛機一樣下降俯衝。

七、過小河。也是增強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用粉筆在地上畫兩條線當小河,在"河"裡畫些大小不一的圓圈當石頭,告訴孩子要踩著石頭過河,當心掉進"河"裡。大人也可以跟孩子一塊玩,注意"石頭"之間的寬度要適合於孩子才行。

八、金雞獨立。目的在於鍛鍊孩子單足站立的穩定性。萍萍和媽媽對面站著,媽媽牽著萍萍的雙手,媽媽提起右腳,萍萍也跟著媽媽提起右腳後穩穩站住。媽媽說:"媽媽放手了,萍萍站好。"萍萍真行,站了好一會兒。然後,萍萍又學媽媽提起左腳,也能站穩,萍萍覺得很好玩。這種金雞獨立的鍛鍊方式有助於增加孩子左右腳的耐力和協調全身平衡,為今後的舞蹈練習作好準備。

九、走平衡木。目的是鍛鍊孩子在登高時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塊20釐米寬,150釐米長的木板墊高15釐米,讓孩子登上木板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大人在旁邊看護,讓孩子學習各種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著走,橫著走。而且可以做各種動作,如一隻手提著一個玩具娃娃,或者雙臂向上,雙臂平向外展,甚至頭上可頂一本書或一個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許多孩子都喜歡做這個運動。

十、花樣滑滑梯。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協調發展。方法是:在兒童遊樂園裡,讓孩子坐著,俯臥或仰臥從滑梯上滑下,然後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斷變換姿勢並多次進行就可以。這種運動寶寶樂意去玩,因為在遊樂園裡,孩子們在一起更有氣氛,共同鍛鍊更有益處。

十一、繞迷宮。鍛鍊孩子運動與視覺的協調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離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讓孩子空手或抱著玩具繞過障礙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這種玩法是甜甜經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運動能力和視覺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增強了體質。

十二、學拍球。目的是訓練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與孩子每人手裡拿一隻皮球,和孩子一塊兒拍球,一邊拍,一邊數數。這樣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鍛鍊。

十三、盪鞦韆。目的是透過鍛鍊來發展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以增強體質。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拴上兩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一塊長方形的毛巾做成鞦韆。讓孩子在鞦韆裡來回蕩動繩子,然後放手讓它自己玩。如有空閒,可以帶孩子到公園或遊樂園去盪鞦韆。

十四、團團轉。目的是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讓孩子閉上眼睛,來回轉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轉完而不倒下。

十五、定向騎車。在地上畫兩條直線或曲線,讓孩子騎著他可愛、漂亮的童車沿線前進,不能出線。也可以在直線或曲線旁邊放些玩具,讓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以上15種鍛鍊方法,都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洪洪每天都在做這些運動,他不但很高光,而且體格一大天健壯起來。因為這些運動正好是體質培養的最好方式,既考慮到1~3歲孩子身體發育的需要,又符合1~3歲孩子的身體特徵。

7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自閉症訓練腳踏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