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父母,可以選擇是否要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

可是作為孩子,我們只能被動地選擇出生,被動地選擇家庭。

這一週關於孩子的瓜,在微博的熱搜榜上就沒有停過,先是代孕棄養在前,後是隱瞞生子在後,好不熱鬧。

我是個對於痛感特別敏感的人,連打針抽血都要哀嚎半天。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決定要為人母,我還是會選擇自己去經歷十月懷胎產子的過程,雖然會面臨生產生命風險、產後抑鬱、術後恢復一系列的問題。

因為我覺得,生命與生命的連線,是從子宮開始的,與孩子感情的連線,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如果可以花錢,減輕我的疼痛,再大的價錢,我也會努力去掙。

可如果是花錢,跳過這個過程,我想我對這個孩子會少了些親暱,對代孕媽媽會多了份糾結。

因為沒有和孩子一起經歷疼痛生長的過程,孩子對我而言,更多像是金錢交易帶來的產物;對代孕媽媽,總覺得那會是橫跨在我和孩子之間的一個不定時炸彈。

透過代孕而來的孩子,有生物學上的父母,可是在情感上,不是每一個選擇代孕的家庭都會承擔起一對正常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

父母有選擇權,有足夠的行為能力,可是孩子沒有。

如果可以自定義配置家庭,那我希望我可以給我的孩子一個正常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環境。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我希望我能夠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為他的生活、他的健康、他的興趣買單。

我希望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有家人的寵愛、父母的陪伴,他是帶著全家人的期盼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會對孩子的父親隱瞞懷孕的事情,並且私自將孩子生下來?

我們不是生活的編劇,無法讓未來按照我們的編排發展下去。

如果男方並沒有做好做父親的打算,如果男方對你已經沒有太多的留戀和感情,或者如果男方在分手的這段期間結婚並且有了孩子,那你的孩子在以後該如何自處?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但或許只是他們心裡的敏感與脆弱,不知道怎麼完整地表達出來,也不知道該怎樣找到一個合理的宣洩口,我們才自以為是地以為,他們沒心沒肺只知道哭和笑。

今天下午,看豆瓣9.1評分的《何以為家》。講述的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在法庭上起訴他的父母,原因是:“他們生了我。”

影片從開頭到結尾都看得我很壓抑,生養不起卻還在不斷地生孩子,年長一點的孩子似乎是為了照顧弟弟妹妹而存在,女孩子來了月經具備生育能力就送人了。

呵!真是可怕!

本以為這部影片只是藝術來自生活,高於生活的戲劇化演繹。

可看到結尾,出現了這樣一段話:“本片所演的大部分劇情,都是他的親生經歷。”

你看,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千奇百怪的故事,我們所以為的荒謬,或許對於有些人來說,早已是生活的常態,不足為怪。

最後,希望為人父母都有為人父母的自覺。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生一個小男孩,我要帶他去學跆拳道,好讓他保護我。

當然作為交換,我會把他打扮得帥帥的,然後教他怎麼去追他喜歡的女孩子。

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5~10歲:初涉友誼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