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寶媽說,孩子快2歲了,不愛吃蔬菜,咬咬就吐出來了,吃稍微大點或硬點的食物容易噎著,家裡人只能給吃粥、軟爛的麵條。

後來經過了解,孩子餵養過程中,基本都是奶奶帶著孩子,奶奶總擔心孩子不好拒絕,食物總是做的很細軟,為了營養又好消化,經常也將各種食材打成糊糊給孩子吃。

其實,孩子之所以不愛吃蔬菜,容易噎著都是因為孩子在該培養咀嚼能力的時候,沒有去得到鍛鍊,蔬菜膳食纖維比較多,不容易咀嚼,所以孩子難以咬爛,久而久之就不太喜歡吃蔬菜水果了。孩子這樣太過精細的被餵養,除了孩子對一些需要咀嚼能力有要求的食物挑食偏食外,其實還會有更大的危害!

1.容易導致雙排牙和齲齒

吃得太精細,一個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就是不利於寶寶牙齒的發育!要知道牙齒對人的影響非常巨大,除了能讓你“吃嘛嘛香”之外,還會影響面容!再說牙醫可是出了名的“燒錢”大戶,所以口腔健康建議從小抓起。

太過精細的輔食會讓寶寶缺少了必要的咀嚼鍛鍊,牙齒和頜骨得不到足夠的刺激和鍛鍊,不但不利於寶寶牙齒的萌出,還可能造成寶寶在換牙期出現雙排牙的情況。而且,軟爛精細的食物殘渣更易留在牙縫和窩溝表面,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更容易增加齲齒和牙周炎的發生機率。

為了讓寶寶有一口健康又好看的牙齒,也堅決不能長時間吃過於精細的食物!

2.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

除了影響牙齒髮育,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影響是不利於寶寶語言能力的提升。

首先得知道,我們在咀嚼、吞嚥食物的時候,用到的肌肉和我們說話時用到的肌肉是一樣的。就是說,如果寶寶吃的食物一直都很細很軟很爛,不需要怎麼咀嚼就能吞下去的,那麼他的口腔肌肉必然是沒有得到充足鍛鍊的,缺乏必要的鍛鍊,自然就會影響他的吐字和發音。

3.腸道菌群失調,容易便祕

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菌的生長,抑制有害菌繁殖。如果經常不吃蔬菜,就會破壞腸道內有益菌的生長環境,影響腸道對營養的吸收功能。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是導致很多寶寶便祕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給寶寶吃得過於精細 ,尤其是主食太精細的話,很可能會造成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膳食纖維攝取不足,對腸壁的刺激小,導致腸胃蠕動緩慢,便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過長,從而導致便祕。

4.抵抗力差

長期吃軟爛好消化的食物,缺乏蔬菜、粗雜糧等類食物的話,孩子會營養不均衡,導致沒有充分的營養供給;另外如果長期便祕,糞便中的有毒成分會被吸收到血液,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綜合導致孩子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看完這些內容,相信很多奶奶、父母都被深深地嚇到了,開始“悔不該當初”了,畢竟他們的初心也是那麼好的!但既然已經如此,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想解決辦法。

如何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呢?

1.開始新增輔食時循序漸進逐漸改變食材質地大小

如果寶寶目前還比較小,比如輔食新增初期,食物做得精細一些時沒有問題的。但隨著寶寶的月齡增加,不能一味只提供質地細軟的食物,應該適時、適當地新增相對粗糙的輔食,像含有膳食纖維的全穀類食物、水果蔬菜等。一來可以預防便祕,二來也可以鍛鍊咀嚼吞嚥能力,還能降低肥胖的風險。

2.開始新增輔食的時候讓孩子熟悉各種蔬菜的味道

孩子5~8個月時是養成口味最為重要的時期,如果孩子從小就偏愛吃肉,不愛吃蔬菜,長大後就很可能不愛吃蔬菜。因此,培養孩子愛吃蔬菜的習慣要從新增輔食時開始。

3.家長示範,隨時鼓勵

父母為孩子做榜樣,帶頭多吃蔬菜、粗糙的食物,並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多鼓勵孩子多嘗試,引導孩子正確咀嚼。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自己不愛吃什麼菜,什麼菜不好吃之類的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誤導。

4. 在食物製作上下功夫

對於孩子已經不愛吃的食物,媽媽們不妨從口味、顏色入手。酸甜的口味,豐富的顏色會更容易吸引孩子嘗試。比如愛吃肉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可以將蔬菜剁碎後放入肉糜中做成肉餅給孩子吃。

5. 調整進食順序

孩子在飢餓的狀態下比較容易接受所給的食物,因此對於不愛吃蔬菜的孩子,就餐時可以給孩子先吃蔬菜。

6. 多訓練

咬肌已經不發達的孩子,父母可以特定給孩子一些蔬菜塊、水果、堅果等質地稍微偏硬的食材,鼓勵孩子給孩子示範著慢慢咬,讓孩子多鍛鍊,剛開始可能吃東西速度比較慢一些,多多練習後慢慢就會改善一些。

7. 給孩子多講食物營養對身體的好處

比如,孩子不愛吃蔬菜水果,可以給孩子多講吃蔬菜水果的好處,如吃蔬菜可以使身體長得更結實、更健康、更美麗,讓孩子有意願去嘗試,孩子吃了以後及時鼓勵表揚。

綜上所述,過分精細化的餵養,對寶Bora說確實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而寶寶的成長,是迅速又不可逆的,所以在給予全面呵護的同時,也必須給到充足的鍛鍊,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加健康地成長!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爸爸帶孩子睡覺的圖片, 這都是"親生"的嗎, 看完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