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隨父姓是男權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而男權社會中男性需要付出的責任也更大;如果孩子不隨父姓,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是男性因為沒有血緣傳承的責任感而放棄撫養孩子的義務,並導致孩子難以成長起來。

在過去生產力低下的社會,這樣的說法沒有問題。但現代社會獨立女性越來越多,女性也有獨自撫養孩子成長的能力。那這個時候男性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下結婚男性就得買房買車給彩禮的問題。憑什麼結個婚男方就要大出血呢?

發現沒有,不論是男性對買房買車送彩禮的疑問,還是女性對孩子冠父姓的疑問,其實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這背後的本質就是愈發激烈的男女對立矛盾

這個時候我們就能看到西方白左文化和咪蒙為首的這些自媒體對於中國性別關係的毒害了。說到底,西方白左文化和咪蒙最拿手的就是忽略人本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一味站在道德制高點,鼓吹結果平等,權利平等。

在一個年輕人壓力山大的社會,這無異於給本就怒火沖沖的雙方又澆上一桶汽油。

回到問題本身。

懷胎之苦、妊娠之痛,這是女性在履行孕育生命的義務和責任,很偉大、也很值得尊敬。

但即便在今天獨立女性越來越多的背景下,女性想要單獨把孩子撫養健康長大也並不容易;這時候就需要男性加入,扮演父親的角色。

母親在孕育過程中天然會產生對孩子的感情,這種感情會一直陪伴孩子成長;而男性則需要“隨父姓”和“延續血脈”這種責任感來繫結對孩子的感情。

所以,在這一步,母親履行了孕育孩子的義務,卻還得出讓冠姓權;女性的確做出了更大的妥協和犧牲。

男性貌似佔了便宜。

但延續血脈這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把男性推到了人類文明的前線。所以,我們看到歷史中的天災、人禍和戰爭,衝在第一線的都是男人。

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戰敗,舉國14歲以上70歲以下的男人全部被殺;

抗日戰爭,中國犧牲了近400萬男性軍人;

列寧格勒保衛戰,蘇聯近350萬男性軍人傷亡;

......

我們現在讀歷史,尤其是女性對於男權語境下的歷史估計不太感冒,戰爭死多少人無非是數字而已。可是如果今日的中國依舊弱小,敵人屠刀落下的時候會分男女嗎?

抗日戰爭時期,女子為保清白自殺身亡

美人自刎烏江岸,將軍戰死玉門關。

當然我們所處的時代要發生大規模的熱戰已經很難了,女性在當今的各種災禍中也充當主力軍。以武漢抗疫戰為例,女性醫護人員發揮的作用比男性更大:

截至2020年2月9日24時,全國共有19800名左右的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中護士約14000人,約佔75%,其中90%以上是女性。

拉長時間來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男女互相妥協的歷史:女性更多為了家庭做出犧牲;而男性更多為了社會做出犧牲。

這不單單是因為女效能夠孕育孩子;而且在生理層面,男性的力量、速度和彈跳都要遠遠優於女性。

如果我們硬要在家庭和社會中事事講究男女平等,最後只會讓男女雙方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喪失優勢,降低社會的整體效率。

當然,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男性相比女性在生理層面的優勢,對於整個社會的需要而言,越來越微不足道。

比如傳統語境下只有男人能涉足的權力領域,當今有許多女性都擔任要職: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眾議院領袖佩洛西,美國副總統哈里斯;中國也有,比如國務院副總理、中央政治局委員孫春蘭。

但這些女性之所以能夠在社會層面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我相信她們的丈夫在家庭層面肯定做了一些妥協,比如花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和老人。

總要有人妥協的。

一味地只知前進而不懂退讓,並不是好事。

當今女權主義最大的不滿是在於:女性在社會整體層面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越來越多,可社會還是男權語境。

比如一個家庭裡面丈夫好吃懶做,妻子出去掙錢養家,結果孩子還是要跟父親姓。

這樣的問題肯定有,我們不是處在一個完美的社會里;但也沒有必要天天揪著這些個案大肆渲染,加重焦慮情緒。

傳統語境下女性需要“守節”,男人需要遵循儒家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當下的社會,這些肯定不適用。相對應的,隨著女性地位提升,孩子隨父姓這個傳統在未來也有可能被打破。

這是男性的悲哀,也是男性的幸運。

女權主義者需要的無非是選擇的權力,即孩子可以跟母親姓,也可以跟父親姓。這點其實當下已經實現了,比如任正非的兩個女兒都不姓任(隨母姓)。

說到底還是男女雙方的關係如何,如果男方覺得無所謂,那孩子隨母姓當然可以;反之,如果男方強勢,那說這話就要三思了。

你如果真地愛對方,那一定要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勇於承擔責任義務;只會一味拿男女平等那套去壓對方,估計難以長久。

“隨父姓”這個傳統在人類歷史存在了幾千年,人肯定會有思維慣性;不是哪個男人都能大方地讓自己的孩子“隨母姓”。

退一萬步說,雖然孩子一直“隨父姓”,但人類文明對於母愛的讚美並不比父愛少,孩子的成長也挺好的。

相比於男性在人類文明中的話語權,女性的確做出更大的犧牲和妥協,這點毋庸置疑。但這些犧牲和妥協不能成為當代女性去要挾男人的藉口,否則只會激起更大的矛盾。

女性在未來的社會語境中一定會享有越來越高的話語權,包括讓孩子隨母姓,這跟女性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息息相關。

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要輕易地被一些無腦言論挑動情緒,動不動就質疑為什麼男女不平等。男女平等解決不了這個社會的所有問題。舊時代男女觀念的沒落,新時代男女觀念的建立,這些都不是一句男女平等就能搞定的。

需要時間,需要理性的溝通。

1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成長和競爭是兩回事,寶貝咱先不贏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