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我和老公意識到,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平時溝透過程中有所收斂,儘量避免孩子在家時,不發生爭吵。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儘管我們在他在家時表現得比較和睦,但是呢,這種表現兒子是能察覺的,他一直悶悶不樂,在家裡,除了吃飯就是睡覺,也很少和我們說話。一天在吃午飯時,兒子對我們沒說:不想去上學了,想在家裡學習。因為班裡大部分都是從高一就是火箭班的同學,現在老師的進度主要是針對他們,他根本就跟不上趟,聽老師講的內容,好像聽天書,他想在家裡按自己的進度學。我一聽頭就大了,我知道兒子的自制力很差,如果在家裡,我們天天去上班,他根本學不進東西去。兒子在班裡確實有壓力,一個班60名同學,他排在40名以後,高一高二時他雖然不是很努力,但是由於學習效率高,在班裡一直是前幾名,學習上還算非常輕鬆。我和老公做了幾次孩子的工作,他一直堅持在家裡學。我又打電話諮詢了一下我的學心理學的親戚,也就是我老公的同學。她說:這種情況下,不能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就答應他,讓他在家呆一星期,放鬆一下自己。這種情況下,老公給孩子班主任打電話請假,說給孩子報了輔導班,請假一星期。
兒子在家呆了一週後就去上學啦,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很正常,就是偶爾晚上放學回來後,看他爸的手機,有幾次和老公關起門來在屋裡談話,我沒在意,就以為是老公在開導兒子。有一次,兒子回來後問我:媽,你知道我爸有兩個手機號嗎?我說:不知道,他為啥有兩個手機號?兒子就接著問他爸,他爸的解釋是剛辦的這個新號是單位對公電話,費用報銷,不信可以問單位領導,這件事我沒放在心上。還有一次晚上很晚了,我聽到兒子在和他的大姑打電話,說的內容也聽不清楚,孩子和他大姑走的比較近,有問題和姑姑溝通也很正常,他大姑對待侄子比對自己閨女都好。第二天的晚上,孩子的大姑約我老公去她家裡談點事情,一直到凌晨一點多才回來,這些我都沒有在意。
老公的心理學學習一直持續進行,下班回到家,除了吃飯,刷鍋,就是上網課,聽音訊,或者和其他學員交流學習心得,反正在家裡不是手機就是電腦。有一天,他跟我說,他想去杭州參加一個老師的線下課,本來費用是六千八,老師給他優惠三千元,我不同意,因為家裡的收入有限,再加上他前段時間報的線上的課,已經花費一萬塊多啦,孩子是高三,需要花錢的地方很多。老公不願意,他說非得去不可,沒得商量。我拿他沒辦法,說:咱找個別人說說這種情況,看有沒有必要去。他說: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沒必要和別人說。我把他要去杭州學習的事告訴給孩子的大姑和我的學心理學的親戚(也是老公的同學),她們對我家的情況非常瞭解,我徵求她們的意見,她們一致反對老公去學習,基於此,我更有底氣了,堅決不讓他去,最後老公妥協了,沒有去。(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