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夢中,四歲的女兒迷糊著說:媽媽,給我換一下褲子。我一愣,完了,估計是尿尿了。果真,墊被那塊擰得水出。
我把孩子從被子裡拔出,往地上一放。趕緊把床單扯掉,拿紙吸床上的尿,看來紙不能解決問題,又拿來毛巾,一邊擦一邊責怪女兒。媽聽見了,趕緊把孩子抱過去給孩子換掉褲子,哄孩子睡了。
一陣忙碌過後,我想,尿床本不是孩子願意的,即便是故意,事情已經發生了,再怎麼責罵也於事無補。在孩子與墊被之間,我本應該選擇孩子,卻選擇了趕緊擦墊被,把孩子晾一邊。
這些做法只會讓孩子不敢面對自己犯的錯誤,甚至會因為害怕責怪,而用謊言彌補所犯的錯誤。
記得前不久學校一同學因為和同學打鬧把眼鏡弄壞了。眼鏡一千多買的,沒有眼鏡就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怎麼辦?告訴家長?又害怕家長責罵。孩子選擇偷父母的錢,攢著買眼鏡。最終,被父母發現了。
這一天,家庭氣氛很嚴肅,孩子預知事情不妙,早早出門去學校。待父母都出門了,又折回去,在家裡割腕了。
好在學校通知父母孩子沒來學校,父母回家及時,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想想,孩子之所以走到這一步,僅僅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責怪。因為害怕父母,而一錯再錯。可見父母語言的殺傷力,堪比殺人的刀。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後,害怕的並不是錯誤本身。真正害怕的只是父母的眼神,父母的責怪,父母知道後的暴跳如雷。
比如,考試沒考好,孩子們都知道,可以努力,爭取下次考好些,沒什麼。可孩子就是害怕,就是感覺到很大很大的壓力,為什麼?害怕考不好父母的打罵,害怕父母諷刺的話語,甚至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
比如打破碗,孩子哇哇大哭,為什麼?並不是心疼碗碎了,而是害怕父母劈頭蓋臉的打罵。
孩子被性侵了,不敢告訴父母,為什麼?同樣害怕父母知道後的慌亂和責怪。
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犯錯後一定要冷靜,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錯誤的原因,安慰孩子,並幫助孩子予以改正。親愛的媽媽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別讓孩子因為害怕父母,而將錯誤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