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活中,下面的場景是我們經常碰到的:
孩子飯桌上不好好吃飯,父母上來就是呵斥或打罵;
孩子和別的小朋友鬧矛盾了,家長就開始進行思想教育;
無論孩子想要什麼,父母總是以富養為理由不斷地滿足……
盧梭說:世界上最無用的三種教育方式是:發脾氣,講道理,刻意感動。
深以為然。
育兒是個技術活,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而且是未經培訓就倉促上崗,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完全是憑憑本能行事,做了很多無用功。
那麼,究竟如何做,才恰到好處?
《好孩子,是教出來》的一書中,為我們帶來了答案。
02
本書組織了30多位優秀作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解靠譜的育兒方法。
全書的亮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是真實故事。全書呈現的都是真實故事,使讀者有代入感。這些故事都是作者精挑細選的,每一篇雖然只有3000字左右,但是都用了至少3個月的時間打磨,中間推翻、重構了很多次,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二是陣容強大。這30多位作者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如註冊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等,可以給讀者提供比較全面的建議,全方位提升讀者的育兒水平。
三是解決問題。圍繞“怎麼辦”來講解,透過典型場景提出問題,並著重給出解決方法,讓家長可以“拿來就用”。
四是持續服務。書中的大部分作者都有公開的賬號,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後,可以繼續透過平臺與作者交流育兒心得,收穫不同的經驗,形成良好的互動迴圈。
03
有一句話叫做:要做最好的媽媽,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
育兒必先育己,這句話父母都不陌生。
現在的女性,每個人身上都有多種身份。
但我們教育孩子的前提,就是先要做最好的自己。
很贊同一句話:媽媽給孩子的不僅是照顧,還可以是榜樣。
單位有個同事,已經40歲,但保養得特別好。
除此之外,她空閒時間除了陪孩子,還報了舞蹈班。
不僅身材保持得好,舞蹈也很棒,整個人身上的氣質也不同凡響。
然後班裡有什麼才藝展示之類的,她都會主動站出來表演。
孩子在下面一邊為自己鼓掌,一邊給周圍同學說:“看,這就是我的媽媽”,小眼神裡是滿滿的自豪之感。
當然,這麼優秀的母親,自然孩子也是相當的優秀。
大獎小獎拿了不少,甚至連全國的比賽,都能進入決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當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好的孩子時,首先想想,自己有沒有成為最好的自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應該是最好的朋友。
04
書中有很多育兒的方法論,對應到我家孩子,最有感觸的就是孩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這一章節。
看完之後,真的是感同身受。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總是比同齡的孩子慢半拍,其他我還能接受,唯一擔心的,就是說話遲。
記得當時,還在網上查過孩子說話遲的原因,甚至萌生了帶孩子去醫院看看的念頭。
可自從孩子上小學後,慢慢地,說話相對可以了,但就是比較內向,人多的地方還是口澀。
在本書中,對於此類問題,作者結合例項,講了三種方法:
一是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不愛說話的標籤。
二是即使有外部壓力,也要無條件相信孩子。
三是靜待花開,孩子定會給你驚喜。
看完這些,說實話,真心覺得,作為家長,一定不能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節奏,讓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長大,才是陪伴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