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黃騏老師家族系統排列工作坊》現場答疑
學員提問什麼樣才算是愛一個人?愛一個人是什麼樣的表現?愛一個人會怎麼樣?比如對孩子,有時候他選擇的不一定是對的,我們還要尊重嗎?
愛一個人到底是什麼樣呢?有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允許他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並且支援他實現他的夢想。
我想這也是剛剛這個排列個案帶給我們的反思。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說“我很愛你,我接納你,我傾聽你”,但是你要滿足我的期待!經常是這樣對不對?
就是雖然嘴上說是我愛你,但是你得給我!
你的手一定是同時這樣(索取的),很少有人說我愛你,我就是這樣愛你,無論怎麼樣我都愛你。
好像我們的愛不管是我們給出去的,還是我們收到的,都有這隻(索取的)手在這裡(要)。
很多人對我們特別好,我們為什麼會感覺那麼有壓力?
因為我們能感覺到他背後的小手(在索取),而且他索取的,可能是我們根本做不到的,然後我們就會乾脆說:
“我拒絕接受你的愛!”
所以午休的時候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我們能夠給一個人最深的愛其實是尊重他的選擇。
選擇當然也是分層面的。
可能我頭腦上說一個選擇,我身體又做出另外一個選擇,我情緒上好像又想選別的,你一定體會過那種擰巴、糾纏的感覺。
那麼我們到底是尊重哪個選擇呢?我認為身體的選擇,往往更加智慧和純粹一些。
因為我們的頭腦被“汙染”得太厲害了,而頭腦的想法又會影響情緒,所以根據情緒去做判斷,可信度也不高。
前幾天我發過一篇《腹部是你的測謊儀:你的情緒,身體都知道》,裡面就有說過,很多人便秘,胃痛,胃裡總感覺擰著,其實都是情緒,當你紓解了情緒,這些症狀自然就化解了。
所以我們可以多做一些與“身體對話”的練習,讓身體做我們的知心朋友,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辨別自己的選擇是否是內心真正想要的,還能夠疏解情緒,化解身體上的一些症狀。
那麼有的人可能就會問:
如果對於孩子,有時候他選擇的不一定是對的,我們還要尊重嗎?
其實我這裡說的尊重選擇,更多指的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立的一個生活軌跡,有他自己的使命和他要去經驗的東西。你會發現,最終,他的道路是他的,你的是你的,我們都是要尊重的。
要知道,重要的其實不是孩子最終選哪一個。
你回想自己的人生,你會發現我們人生中那些事情,其實你做什麼選擇,最後得到的結果都是差不多的,哪怕當時你覺得選錯了,再過十幾二十年,你會感覺其實我當時做哪個選擇沒太大所謂,我的人生還是會走到這條路上來。
所以在你跟孩子的互動當中,最重要的不是“孩子你究竟選哪一個,你得選媽媽覺得正確的”。而是你要去瞭解孩子他為什麼選這一個,你要培養他去為自己思考“我選這個我能獲得什麼”。
如果現在孩子堅持說就要獲得“這個”,那麼你帶著他去思考,這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如果得不到,會怎樣,得到之後又會怎樣?對於孩子,尤其是18歲以前的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尊重他選擇背後到底是怎麼想的,尊重他的思考歷程。
因為你是大人,在孩子沒有獨立的行為能力之前,他的一切確實是要你做決定的,但是這個決定是你直接告訴他“你不能這樣,你得那樣”,還是你能傾聽孩子,探究這樣做他背後究竟是想要什麼?
有可能他想要的這個東西,因為他的認知能力有限,沒有表達完全,比如你女兒會說“我想要很多小朋友跟我一塊玩”,她理解的讓很多小朋友跟她一塊玩,可能就要去收買別人。那麼你能告訴她的是:也許我們還能一起探索另外的途徑。
這就是我們家長可以起到的作用。
作為家長,要更多地去了解小孩子背後想要的是什麼。你尊重他想要的東西,但是你不一定要按照他想要的方式來,你看到的是很核心的,他真正渴望、希望的是什麼。
對於家長而言,特別需要的是耐心。所以你一定得把自己先照顧好。你想,你自己在一個特別抓狂的狀態,假如工作又遇到了困難,回家跟老公關係也不好,你怎麼可能有耐心還去跟他探索孩子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所以說回來,你要在一個更加平靜的、更加能夠傾聽的狀態去跟他溝通,否則你就先別自責也彆著急著改變了,不然改了你(反而)就(更)擰巴了。你還不如按照以前不費力氣的自動化模式去做,等你狀態好了再去改變。
其實狀態好了,改變是肯定的,你都不用花費力氣,你跟他的互動就不一樣了。上回家排工作坊回去,你肯定能感覺到你不是費力氣去改變你老公的,是你不一樣,然後他自然就變了,對不對?
我們跟孩子也是這樣,為什麼說孩子有問題,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建議讓家長來改變,因為你對孩子的影響,是比你想象中更大的。
關於尊重,關於選擇,我想這是我們今天上午的一個關鍵詞。
你是如何教育你的孩子呢?
作者 | 黃騏
關注我,私信回覆【力量】,還有專屬課程免費聽哦!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收藏哦~